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中国物价上涨形势总体可控

2011年08月19日 1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杜燕) 中国是否进入“高通胀时代”?为什么居民对物价上涨如此敏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经济师姚景源19日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CPI不算高,但由于食品价格暴涨以及居民收入增长未能赶上GDP增速,使得居民感到“没有一件东西不涨价”。但中国“当前具有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所以物价上涨总体可控。

  姚景源在19日举行的中华老字号高峰论坛上分析了当前中国内地物价上涨原因。他指出,7月份中国内地CPI同比上涨6.5%,是3年来最高涨幅。但从世界范围来看,“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CPI同比上涨9.4%、印度上涨8.7%、巴西上涨6.7%。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CPI并不算高,且9.7%的经济增长率在“金砖四国”中是最高的。

  他分析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推高物价总水平上涨约4.8个百分点,份量接近70%。尤其是猪肉,7月份同比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食品涉及到每一个人,甚至每个人的每一餐,以食品价格为主的物价上涨冲击面广且产生叠加效应,这就让居民感到“没有一件东西不涨价”。

  另外,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慢也让人们深感“生活压力大”。他指出,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现“两个同步”,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但是,他称,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6%,虽然增长幅度超过CPI,但中国GDP同比增长9.6%,两者之间还是相差2个百分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31.2%,企业利润增长27.9%,均远远超过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

  姚景源强调,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需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及应对处理。从国际方面看,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给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不可避免地带来输入性通胀。从国内来讲,2009年,中国内地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货币以刺激经济,这也是推高物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农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农产品流通体系薄弱,也成为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未来物价走势如何?姚景源预测,2011年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出现下行,物价上涨总体可控,因为“当前具有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

  他分析,虽然中国输入性通胀仍在继续,但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夏粮已获丰收,粮食储备远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未来一个月,产粮大省黑龙江、吉林和河南若不遇较大自然灾害,则可稳定粮食生产。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75%左右。另外,中国工业消费品的市场格局是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在此情况下,工业品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想涨也涨不上去”。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闻育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