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农田水利迎来黄金建设期

2011年08月23日 15:17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访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总站主任蒋屏

  从中央到地方,农田水利建设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正在掀起的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将使我省农田发生怎样的变化?记者请教了我省多年从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家、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总站主任蒋屏。

  记者:农田水利建设已被摆在突出位置,这将给我省的农田水利建设带来怎样的机遇?我省在这方面有什么谋划?

  蒋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力度很大。对我省来说,意味着今后每年可能有百亿元的资金投入,这无疑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期。

  我省提出,加快实施灌区配套、圩区整治、泵站改造、喷微灌技术推广及“五小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水利保障能力。

  未来五年,浙江要完成农田水利投入450亿元,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25万亩。今年上半年,全省农田渠道改造、新增节水灌溉面积等指标都高于去年同期。

  记者:今年6月的钱塘江流域大洪水使我省360万亩农田受淹。请问,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蒋屏: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使我省的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两区”要遵照流域和区域的水利条件科学合理布局,尤其在水利标准难以提高的洼地和不能提高标准的蓄滞洪区不宜种植葡萄等多年生经济作物,否则风险很大,在诸暨的湖畈区、嘉北的低洼圩区都有这方面的惨痛教训。

  农田水利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标准化建设,我省现有的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已运行四五十年,显露出标准低、配套不全、设备老化及技术落后等问题,防洪、除涝、灌溉等标准与现代农业作物多样化的实际不适应;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相适应,需要按照相应的改造升级。

  记者: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打造怎样的农田水利才能与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蒋屏:我省大部分农田目前的防洪除涝标准是5年一遇,而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有1000万亩农田生产的是高附加值农产品,一亩地受淹损失动辄上万元,淹不起。

  国外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以色列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却被誉为“欧洲的厨房”,是得益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应用,一亩地可产4万公斤西红柿。因此,建设高标准的旱涝保收农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成为浙江农田水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

  本报记者 施晓义 杨军雄通讯员 谢根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