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企业热衷挣快钱 沿海出现制造业“空心化”苗头(2)

2011年08月24日 04: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些专家还认为,产业空心化、企业热衷挣快钱,还将催生民间高利贷的大规模发展,同时,高利贷的发展反过来又加速了产业的空心化,时间长一点,民间资本泛滥成灾,到处去把只要能炒的物品价格都炒起来,将加速通货膨胀。

  但也有当地政府官员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多元化、产业转移都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就表示,在像温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方,实体经济就是要转移掉一点,再把高端的引进来,如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卓勇良表示,在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如果脱离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忽视甚至放弃原有的产业,很有可能发生新旧产业“青黄不接”现象。浙江

  经济已经处在产业结构加速转换期,尤其要重视新旧产业的衔接,既要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否则就会出现经济短板。

  四类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

  记者发现,从企业规模来看,目前企业“生存危机”最为突出的是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员工2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而多数融资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不过,根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沿海三省了解的情况,不少企业主认为当前正面临“史上最困难生存期”。按企业类型划分,四类企业在当前生存压力最大:

  一是“原材料依赖型企业”,指原材料占产品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记者调查发现,五金、棉纺、家具等行业的受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这一问题。位于“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浙江乐清柳市的天银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立文说,今年以来推掉了30%的订单,这在开厂2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4月份时银价暴涨到一 万 多 元 一 吨 , 厂 子 差 点 倒 掉 , 现 在 利 润 也 只 剩5%。”由于资金紧张,天银合金库存的原材料纯银从2吨降至200公斤,常常是今天用完明天再买。

  二是“传统低利润制造企业”。企业普遍反映生存之难,在于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纷纷涨价,使原本就微薄的利润趋零。作为浙江省第一大传统产业的纺织企业正普遍面临这个问题。目前浙江纺织行业普遍利润仍在5%左右,加上贷款难,迫使部分企业从民间融资。以温州当前最低的月息三分计算,一年的利率仍达到36%,是纺织业生产利润的7倍以上。在制造业上获取的利润填不满高利贷的“坑”,最终将逼迫企业走上绝路。

  三是“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企业”。记者在温州了解到,当地打火机行业最高峰时有4000多家,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也有超过500家,而如今只剩约110家,仍安于打火机生产的企业又仅占其中的三分之一。“更多的老板只是把企业作为一个融资平台,才让它活着。”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说。

  而一些传统行业盲目转投的新兴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危机。据统计,杭州市从事LED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从2000年的16家快速增长到2010年9月的179家,多了十余倍,但需求并未同步高速增长,产业过剩苗头开始显现。

  第四类是“环保不合格企业”和“产能落后企业”。今年5月份浙江德清市发生血铅事件后,浙江省环保厅派出10个检查组对全省登记在册的所有273家蓄电池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其中213家企业被勒令停产整治。一些蓄电池企业受此影响,完不成产品订单,遭遇违约赔偿后面临经营困境。工信部7月公布的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共包含2200多家企业,其中涉及的水泥、造纸行业中,面临被淘汰的企业数超过一千家,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另据了解,在珠三角地区,不少企业由于“接单无利润”基本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在深圳布吉,一家专做外贸贴牌的企业王姓负责人说,以往一年最多能加工几十万件服装,今年上半年的产量还不到5000件,“现在是订单接多了不行,完全不接也不行。设备一旦停下来再重新启动,可能就不能用了。”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说,今年1至5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3.7%,但利润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大集团。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说,广东省中小企业1至5月完成的增加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而且增加值比全省的平均水平超出11%,“这说明关停的大多是小企业、微小企业,它们对总体产值影响并不大。”

  专家建议: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中国制造“生存土壤”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一批政府官员和专家、企业家普遍认为,浙江“产业空心化”苗头并非今年才出现,但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可能加剧这一趋势。而避免“产业空心化”的根本之道在于优化制造业生存土壤,强化制造业发展能力。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浙江中小企业生存困境,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势在必行。温州精益集团董事长陈冬青认为,国家本轮宏观调控总的方向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但关键还是看各地的落实。现在各省之间、省内各地之间本来也有竞争,所以可能不遗余力帮助自己的区域经济,总的加起来可能形成对中央调控形成阻力。“所以地方政府要有保有压,成不了气候的东西,地方不能一味偏袒。”

  企业家们呼吁,在落实中央扶持中小企业的整体计划中,地方政府不能往往只盯着个体企业,或仅仅依靠抓几个大项目,期望用大项目来产生辐射作用,带动周边。需要因地制宜地研究一个地方的产业链特色,从扶持产业链升级的角度,使每一个产业链上的环节都获得普惠式支持。使区域竞争成为良性的产业集群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

  浙江南艺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孟宣说,扶持产业链升级,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应当鼓励品牌企业向当地产业链采购,可以在税收反馈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将融资切实用于企业升级、产业升级、引进高新科技改造产业链的企业,政府也要给予税收、用地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企业家们还建议,至少应以省为单位,梳理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所在区域,要细化管理、区别对待,如何进一步促进转型升级,并进行考核。只有将产业链整体做大做强,每一个企业都有强烈的依附感和归宿感,“产业空心化”苗头将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相关人士还建议,为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政策上必须国内各地区一视同仁而不能再坚持“梯度发展”战略。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说,长期的“梯度性”,使落后产能没有紧迫感,各地重复“克隆”落后产能、低成本战略,走的不是一条“见贤思齐”的产业升级创新型道路,使原本应该“告别”的模式、产能生生不息,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个倒闭潮、企业“集体自杀”的现象。

  记者 黄深钢 张遥 王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