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美国或推出QE3 专家称若推出长期看是剂"毒药"

2011年08月26日 14: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在北京时间今天(26日)晚上10点之后发布。

  QE3是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简称,而量化宽松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间接的复印钞票。一般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债券等资产,从而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动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第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共创造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储备。但是由于经济复苏举步维艰,失业率高居不下,美联储又迫于压力推出了第二轮的量化宽松政策(QE2)。而从时间表上看,QE2的推出恰恰发生在去年全球央行年会,伯南克做出相关暗示之后不久,于是这次会议会不会历史重演,成为更多人的期待。

  诸多因素制约QE3出台

  由于现在欧美经济前景的恶化,全世界都认为伯南克将会出台措施挽救这一局面,而最近的希望就在今晚10点的这次讲话中。但美国《华尔街日报》22日曾撰文称,美联储给经济注入新的流动性只能帮助提振股票等资产价格,对于美国新增就业和经济增长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俄罗斯投资分析师谢尔盖·格卢什科夫也认为,伯南克可能会让投资者们的预期落空,因为从QE2的实施效果来看,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极为有限。由此可以看出,QE3的出台似乎并不顺利。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有诸多原因制约着伯南克进一步出台宽松政策。

  首先是通胀的潜在威胁。美联储去年最担心的是美国经济陷入通缩的危险,今年则是担忧开始走高的通胀指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要印钞,印钞带来的效果就是通货膨胀,目前大宗商品价格虽然有所降低,但由于海外商品价格出现上涨,造成美国市场的食品、服装等商品价格都在走高。也就是说如果推出QE3,无疑将进一步抬高资产价格,催生通胀。

  第二,美国经济前景现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来就业、房市等数据虽然令人沮丧,但经济之中也有一定亮点。美国商务部24日报告显示,7月耐用商品的电子订单上升4%,达到今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这一信息缓解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心。

  第三,美联储内部反对QE3的声音非常强,质疑进一步大规模购买债券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效应。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布兰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经济进一步恶化,美联储可能购买债券,但现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叶檀:QE3是一剂毒药

  财经评论员叶檀此前曾撰文说:QE3对美国是引火烧身,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推出。那么如果QE3真的推出,对美国将产生哪些影响,对世界经济又会起到哪些作用?叶檀认为,推出QE3的可能性不太大。

  叶檀:现在的预测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这也预示着市场的分歧。因为如果推出QE3,对于美国经济或全球抗通胀是不利的,在美国国内以及国际上都会遭到非常强烈的抵抗。但是不推出的话,美国的经济尤其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对于美国的经济同样不利。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应该会做一个妥协。美联储现在非常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不会收缩,那么美联储的主要目标是把利率降在低位。所以它会把目前已经到期的那部分债券兑现之后,继续购买债券,未必保持一个零利率的水平。至于推不推QE3倒是在其次的,我认为这是隐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不是一轮真正的QE3。

  同时叶檀表示,如果QE3今天晚上推出了,短期来看,对资本和货币市场是一个利好。但从长期看,这是一剂毒药。

  叶檀:第一,大宗商品价格会上升;第二,全球债券价格有可能略有上升;第三,对股市是个利好;第四,由于通胀预期上升,所以对于全球房地产是一个利好。所以从表面上来看,推出QE3对于资本和货币市场是一个利好。之所以我说它是迷幻剂,因为大家会因此觉得比较安心,认为全球的主要央行在刺激经济。

  但从长期看,它确实是一剂毒药。第一,通胀会居高不下。第二,由于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以耽误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美国在推出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金融和经济结构并没有好转,尤其是很多银行把现金捏在手里,而不向中小企业贷款,使得美国的就业和中小企业产能上升不快。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继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光对美国经济,对于全球经济都是一剂毒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