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紫金血铅超标调查:241人血铅超标 追责16人(2)

2011年09月05日 16:0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早在2007年4月,就有居民投诉三威公司,一名姓利的先生曾在河源市“政风行风热线”网站上投诉三威公司铅污染问题。当时河源市环保局回复称:经调查,河源三威电池有限公司已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设施运转正常,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向环境排放,铅尘浓度低于污染排放限值。

  “其实在2007年3月,在环评批复要求三威公司设置的500米卫生防护区内,仅有两户居民没搬走。”一位当地的环保局官员称:“后来因为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住进来,现在在防护范围内有100多户居民。”显然,卫生防护区内迁入越来越多的居民,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制止。对此,河源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紫金县政府和发改、环保、规划、国土、卫生等职能部门存在着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等问题,对事件发生负有责任。”

  招商引资

  大企业不愿来

  毒工厂请上门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南部,全县八成以上面积为山地丘陵,是省级贫困县之一。

  “这里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交通不便利。像这样一个地方,经济怎么可能发展起来?实力雄厚的企业都不愿到这里投资建厂。而且,我们还要保护东江,环保的压力很大。”紫金县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道出苦衷,“去年紫金的财政收入不到2.6亿,财政自给率还不到三分之一。我们的工业太薄弱了,发展经济的压力很大。这家企业(三威公司)还是当初我们三番四次跑去深圳招商引资过来的,想不到现在也出事了。这次事件以后,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会吸取教训,把好环保这一关,不能重蹈覆辙。”

  一位业界人士表示,“在一些边远地区,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铅蓄电池企业反而成了政府招商引资的‘香饽饽’。事实上,我国除了少数大型企业较为规范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着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保管理不善的问题。不是没有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而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企业不一定愿意主动去治理污染。”

  据环保部调查,2010年全国发生6起影响较大的血铅超标事件,多与铅蓄电池企业等涉铅行业相关。

  今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发生4起重大得血铅超标事件。面对层出不穷的血铅污染事件,5月18日,环保部发出《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以及由铅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地区,环境保护部将对该区域所在地级市实行区域限批,暂停该市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今后凡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地区,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环保部统计数据称,截至7月31日,全国各地共排查铅酸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企业1930家,其中,取缔关闭583家、停产整治405家、停产610家。在此次排查的铅酸蓄电池企业中,有82.8%的被排查铅酸蓄电池企业被关停,仅有13%的企业在继续生产。

  记者观察

  落后产业下乡

  升级方能治本

  铅酸电池企业被大范围关停的理由中,“卫生防护距离不足”是主要原因。“若是严格贯彻国家的规定,广东八成相关企业都得关掉。”一位铅酸蓄电池企业负责人表示。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 。“实现产业升级,严格控制新建铅锌冶炼企业和现有铅锌企业冶炼能力的扩大,加快淘汰落后的铅锌冶炼工艺和设备,有利于提高整个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生产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一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相关人士说,“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关停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促使该产业重新布局是防治铅污染的根本措施。”

  紫金血铅事件以当地一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人被处理告终,但这不仅仅是一个紫金县的事情。在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明知有些项目污染严重,也“不得不”引进,如陶瓷厂、水泥厂等等。这些重污染的企业正陆续从珠三角搬进山区,还有一批珠三角产业升级后被淘汰的企业也被“光荣引进”。由于落后地区的环保设施更差,极易造成更大的污染,最后还是老百姓受罪。

  不管是电池,还是水泥、陶瓷,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们,不能把这些厂家一关了之。问题在于,政府应该对这些企业给予严格的管理并辅以相应的环保技术支援,某个企业污染城市,就把它搬到乡镇或者山区,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应该再继续。

  黄礼琪、丁美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