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老“瓶颈”遭遇新问题 中小企生存发展压力几何(3)

2011年09月13日 13:13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信贷基本已覆盖了大型企业和80%的中型企业,而规模以下的小企业80%无缘银行信贷。大量中小企业被迫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借款利率已高达50%至100%,这是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对此,周必健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今年在货币紧缩情况下,小企业‘融资难’确是事实。但众所周知,浙江大量小企业的资金运作本来就是在银行体制外进行,不少还是现金交易。这其中民间融资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他认为,目前银行信贷控制对小企业的影响面不是很大,受影响的主要是成长性小企业,它们需要投资扩张,需要信贷支持,也应该获取信贷支持。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难以解决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规模小、成本高等制约“瓶颈”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投融资体制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一方面,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确实需要资金,缺乏资金扶持;另一方面,温州有大量的民间资本,但是两者之间没有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扩大现有村镇银行试点范围,在金融机构市场方面的准入、规模、利率浮动幅度等方面放宽限制,引导温州民间金融资本步入正常资本市场。

  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有待时日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难以及时消化经营成本上涨因素,不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朱宏任说。

  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资金紧张,转型升级自然是中小企业眼下想得最多的事情。然而企业转型需要资金投入、时间积累、市场保障,远非一日之功,这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不小的考验。

  转型并非轻而易举。从发展形态上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管理上相对落后;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依赖出口的外向型企业,在增长方式上也相对落后。

  中小企业转型需要从自身实际考虑,不应盲目转型。“因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支撑。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盲目转型,只能是死得更快。”周德文说。

  专家表示,当前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首要任务应该是找准定位,以务实的心态来求发展。可以采取横向联合的方式,改变低、小、散的现状,形成产业集群和行业集群,龙头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来整合行业;在具备了抗风险能力后,中小企业可以进一步在联合的基础上走向升级,打造自己的品牌。“事实证明,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不但没有‘冻死’反而凭借品牌优势找到了蛋糕,获得了发展。”周德文说。(记者李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