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谈中美物价对比:中国贫富悬殊现象在加剧

2011年09月26日 16:33 来源:生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北京物价真比纽约高吗》,文章从牛仔裤、公交车甚至猪肉价格等方面入手,将北京与纽约的物价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纽约“奢侈品”比北京便宜,但纽约公交以及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比北京贵很多。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舆论对中美物价对比的再次关注。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经济体越来越多地被放在一起进行各种比较,到底该如何将中美物价进行对比?物价差异的背后又体现了什么?成为媒体普遍争论的焦点。

  19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知名学者王福重与广东电视台主持人王牧笛一起探究中美物价对比背后的深层含义。

  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现象在加剧

  王牧笛:《人民日报》文章中称,奢侈品中国比美国高得多,但一些跟服务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部门、产品,美国又比中国高得多,这个原因在哪里?

  郎咸平:有一个现象是我们忽略的。今年第一季度央行做的一个调查报告,说由于通货膨胀等等因素,86%的消费者指出要降低消费,14%的消费者指出要提高消费,也就是说,为什么高端产品比美国贵?就是这14%的人群所推动的。

  郎咸平:而且这种特殊的消费形态让中国整个奢侈品消费膨胀到不可想象的地步。比如说汽车,20万以下的汽车都要打折扣才卖得出去。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和东南销售下降20%左右,利润下降80%,整个中低端汽车市场下降6.92%,意思是说,80%的老百姓不想买车了,剩下的老百姓想买贵的车。奔驰宝马上半年的销售增长率60%,法拉力50% ,玛萨拉蒂128%,劳斯莱斯171%,这个数据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王福重:是因为这几年轿车普及率比较高了,这些人本来想换车,可是收入并没有增加,换不了,而那些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所以价格高昂的车销售增长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郎咸平:所以就是我们整个社会贫富悬殊现象在加剧。

  多税种拉高奢侈品价格

  王牧笛: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最新的统计,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达到总人口的13%。

  王福重:《人民日报》给的这个数据是对的,说纽约这些东西比我们贵,但它并没有说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我们中国的税制结构问题很大。美国商品价格里基本上是不含税的,而中国的商品,比如说化妆品香奈儿,40%的关税,30%的消费税,还要交进口环节百分之十几的增值税,最后你卖的时候还要交增值税和消费税,这样当然比在美国法国贵了。

  郎咸平:而且还不止这样子。就谈我们本地的奢侈品,比如说白酒。茅台酒价格猛涨,从2006年的350元钱涨到现在1950元左右,但是市场份额并没有扩大,就是说14%的人在喝这个茅台酒,多贵他都会买。所以茅台酒的整个现金流从2006年的44个亿,涨到今天160个亿,全部来自于涨价,非常可怕。

  王牧笛:而且现在还有一种趋势,就是这种奢侈品的购买人群在低龄化。世界奢侈品协会2010年到2011年度的官方报告说,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45岁。

  王福重:这个背后折射的是什么呢?还是收入差距的问题,财富过于向少数人集中。

  郎咸平:今天所谓中国奢侈品比别人贵,折射出来的问题不是一个我们比较贵的问题,而是少数人这样奢侈性的花费,他们不再投资和创造社会财富,是纯粹的消费,或者说浪费。

  不重视创造性财富的价值

  王牧笛:中美物价比较还有一个路子,就是你会发现跟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相关的,纽约那边比北京贵得多。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图景当中,似乎不太重视知识和人才。

  郎咸平:比如说餐厅服务员,开公交车的,开出租车的,保姆等等,我们的收入比别人低得多。这是一个社会的病态。就是整个社会分成两块,一个是技术性投入,创造高附加价值,比如说微软、iPhone;另外就是服务类型的人。拥有高端技术人才的这些人有钱了,谁给他们提供服务呢?就是从事服务类型的那些人,他们提供服务的价值也会水涨船高。一定是要让这种创造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人先富起来,再由服务业部门来服务他,这些人就会跟着富起来。所以美国白领和蓝领之间的薪水差距是不大的。

  王福重:就是说,中国应该有创造力的那个部门,他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出财富和价值来。

  郎咸平:因此我们向谁买软件呢?向美国,结果帮助他们富裕了第一个阶层。举个例子,一个iPhone创造360美元的价值,但我们帮iPhone组装只赚6块5毛4,它的价值是我们的60倍,你可以想象我们这些部门如何能够创造财富?

  王牧笛: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同样是1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6块4。在美国1美元可以买到6包方便面或者3碗素食面,十来个橙子,一袋葡萄,2磅香蕉,10个鸡蛋,一瓶牛奶 ,几个面包。在中国6块4能买什么呢?最多能买到2袋方便面,1碗素食面,三四个鸡蛋,两个面包。所以关于《人民日报》这份物价对比的表格,很多媒体给出了评论。第一个评论就是这个表格似乎少了中美收入水平的一个比较,另外就是少了一个所谓民众的负担指数。据广东卫视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