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大国博弈加剧金融动荡 中国主动降速转型正当时(2)

2011年09月27日 08:2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难当“救世主” 警惕保护主义抬头

  中国证券报:自中国入世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渐加深。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结构问题。目前,外围经济动荡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冲击?

  梁艳芬: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很可能使得其需求减少。总体来说,中国进出口增速保持与GDP同步增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可能很难达到去年的增幅。出口肯定会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估计全年增速很难达到20%。

  全球经济疲软的时候往往就是贸易摩擦加剧的时候,各国之间的出口竞争会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虽然这种贸易纠纷地域性不明显,但像中国这种出口大国肯定会遭到巨大挑战。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增多是必然趋势。

  中国证券报: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和危机是否为中国提供了较好的“抄底”时机?有观点认为,中国可在施以援手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战略利益,如何看待?

  陈炳才:就中国购买欧债的问题,我认为在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是出于市场行为,拿增量部分购买欧洲国家的政府长期债券,这没有争议。

  但谈不上救助。因为欧洲债务危机没到需要外部大规模救助的时机。德国和欧元区内部的主流看法是,债务危机应该自己解决,而不是依靠外援,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紧缩财政开支,要求债务危机国家到2012-2013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到3%以下。如果真到了救助的时候,纯粹的资金救助,没有战略意义,就需要有利益交换。

  梁艳芬:若中国出手真的能有助于欧债危机的缓解,自然是好事。但我对此并不十分有信心。出手救助欧洲需要有两个方面的衡量:一是能否达到缓解危机的效果,二是能否有与之对应的利益交换。欧美国家也会从战略角度权衡利弊得失,中国在谈判中并不占据特别优势。

  另外,美国方面,奥巴马政府面临连任的压力,并且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将推行美国5年出口倍增计划。但这并不是根本措施,未必能缓解其所谓的逆差,实现贸易平衡。因为政治利益压过经济利益,中国出口也未必能从中获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