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潘卡基:如何实现全球经济繁荣

2011年10月10日 09: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IESE商学院潘卡基·格玛沃特教授日前做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听众一起分享了新著《世界3.0,如何实现全球繁荣》中的精彩观点。

  潘卡基以一个现场投票游戏开始了讲座,他向大家介绍了近10年来比较流行的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国家的边界概念正变得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将变得越来越本地化;第二种观点是国家的边界概念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使我们逐渐成为一个地球村,未来的文化趋势将朝着“地球村”和全球化的轨道不断发展;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中,国家概念和“地球村”的概念将同等重要。现场有超过一半的听众认为,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一个地球村。

  潘卡基似乎对大家的选择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他说,在世界各地做这个测试时,对“地球村”持浓厚兴趣的人总是接近60%,时下很多的新闻媒体和网络也在大事宣传“地球村” 的概念。他认为,上述所说的第一种世界是“世界1.0”,“地球村”的世界也只是“世界2.0”。“世界2.0”从未来到过,真正代表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恰恰是刚才提到的第三种世界,也就是他提出的新概念“世界3.0”。

  为什么世界进入不了真正的“地球村”?国家边界概念为什么同样重要?潘卡基用一组令人信服的数据给予说明。

  他说,公众总是有一种错觉,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有很多机会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可是调查发现,全球越洋电话的拨打率,平均只占电话总量的2%左右;全球大学生出国交流的比例也只有2%左右;中国人每天阅读的网页,有90%是国内的。德国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出口国,可是它的贸易有65%只销往邻近的欧盟国家。实际上,几乎全球所有的国家出口贸易,都受到地域和边境局限,往往只在邻近国家进行贸易,并没有所谓的“地球村”贸易现象的出现。

  这些数据说明,所谓的全球化,只不过是“大话全球”,是公众对事实的夸大和误读。“地球村”和全球化理论,缺乏证据和数据的支持,并且包含着研究者主观的认知因素,是一个以偏概全的概念。实际上通过研究发现,全球目前只有10%~20%的一体化程度。这个数据表明两点,首先,全球一体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至少在当下,全球国家边界概念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他提出“世界3.0”的概念,就是要强调一体化和边界同等重要。

  潘卡基提到,“世界3.0”概念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有很强的启发,“世界3.0”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国内经济贸易比国际经济贸易要更大更重要,中国国内GDP和它的出口比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的全球化并不是我们应该发展的方向。”他说,最近的研究显示,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它的国内贸易占GDP的比重相对降低了,这足以让中国引起重视,因为国家的国内经济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世界3.0的理论中,国家概念和全球化流通是两个同等重要,并需要互相平衡的概念。

  潘卡基曾在1983~2008年任教于哈佛商学院,1991年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08年入选《经济学人》杂志《最杰出管理思想家名录》,是其中最年轻的“管理大师”。他著有《战略与商业图景》以及《重新界定全球战略》等专著。(记者 周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秦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