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人均金融资产领跑亚洲 仍与发达国家存差距

2011年10月12日 08:4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导读:德国安联集团发布全球财富报告称,中国人均金融资产达3293欧元,近10年间增长5倍,开始领跑亚洲。我国个人金融资产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多大的差距?银行储蓄仍然是个人金融财产的主角,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国内外金融环境动荡,我们又该怎样保卫个人金融资产我们又该怎样保卫个人金融资产?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德国安联集团最新发布的第二期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人均金融资产已经达到3293欧元,按照今天(1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来计算是折合人民币28513元,这个数字近10年增长了5倍,开始领跑亚洲,在全球崛起的富裕中产阶级当中1/4都是来自中国。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个人金融资产增长缓慢的情形尤其明显,平均增长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速度。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过去10年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均资产有了大幅增加,但是正像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说的那样,全球金融危机及股市幅下跌情形一再发生,使投资者蒙受损失,金融资产未来增长速度令人担忧,在中国现在的股市也始终下跌,整个金融市场都充满动荡。那么中国个人金融资产的增速能不能保持强劲势头?未来资产安全到底有没有保障?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泰丰教授做出评论。

  我国个人金融资产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多大差距

  安联集团报告里特别提到,中国人均金融资产拥有量开始领跑亚洲,达到3293欧元。那么个人金融资产具体都指哪些内容?

  谢泰丰:个人金融资产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说个人持有银行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外汇、黄金、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等,甚至一些敢冒风险的投资者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类的期货期权类产品,也可以归为金融资产。

  安联报告同时指出,瑞士现在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人均金融资产超过20万欧元,紧随其后是美国、日本、丹麦、荷兰。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20万欧元跟我们人均两千多欧元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们该怎么客观分析中国现在人均资产量?

  谢泰丰:中国人口基数较大,金融资产的总量大,但如果用13亿人去平均的话,很难说中国老百姓现在很富有。仅就储蓄存款来看,我们有30多万亿储蓄存款,但是13亿平均以后的数据很小,所以我个人认为,尽管中国金融资产增长很快,但是人均来看,中国人民并不富裕。我们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呢?在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情况下,大部分增长的金融资产可能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些贫困阶层老百姓的人均金融资产很少。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对总量增长保持一份冷静,保持一份正常心。

  银行储蓄仍是主角是好是坏?

  安联集团报告里说,我国个人金融资产的银行存款份额始终居高临下,在去年年底占有七成以上比例,而证券占比最终这几年虽有所提高,但是占比仍不到两成,而保险等其他资产配置占比更是微不足道,其实跟发达国家相比这显然也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那这种结构性的差异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谢泰丰:我认为至少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保险市场、证券市场相对于银存贷市场而言,发展不足。这使得大量个人金融财富向这两个市场的流动受到限制;第二,大量居民对保险产品、证券还是比较陌生的,居民习惯于存款这种最简便的持有金融财富金融资产方式;第三,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负面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比如说中国证券市场上投机性过强,存在大量欺诈及人为操纵。而保险业也存在诚信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理赔产品销售过程中,居民感到有很多陷阱,所以影响了居民投资金融产品的热情。

  动荡环境下怎样保卫个人金融资产

  这是一方面内容,另一方面结合沪深股市运行情况来看,今天市场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格局,最终收盘上证综指仅以小幅上涨3个点报收,深圳成份股指数更是下跌了105个点,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再把眼光放长远。和很多股市投资者财富缩水相比,我们储蓄偏高的结构能不能说反而是个好现象呢?我们没有增值但也没有缩水?

  谢泰丰: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很多人还是偏重于去存款的原因所在。存款尽管利率较低,收益较低,特别是在高通货膨胀情况下,实际利率是负数,但最起码存款产品,它的本金偿还是有保证的,而且利息也能得到补偿。但如果持有证券类产品,可能会血本无归,因为风险比较大。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不同投资者来说,在选择你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时,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根据自己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来决定选择什么金融产品。也就是说你的收入较低,承担风险很弱,那你最好就持有银行存款;如果你的钱比较多,那么你在保证一部分钱存在银行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存另一部分钱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人来说,对于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固定到底持有什么产品好的模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