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媒体评论:网络时代仍应坚守新闻娱乐化底线

2011年10月22日 10: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百年小报《世界新闻报》虽已寿终正寝,但是该报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窃听引发的丑闻依然在延烧。坚信“性、体育和比赛”是报纸热销要素的传媒大亨默多克,这次灼伤的不仅是他本人和新闻集团,还包括整个媒体的形象。

  其实,窃听丑闻背后反映的是丧失新闻价值理念、突破新闻娱乐化底线所造成的现代媒体信任危机。一直以来,“新闻娱乐化”被当作提高收视率、阅读率、点击率的一剂良药、猛药,各类媒体纷纷使出“硬新闻软着陆”杀手锏,更是将注意力聚焦在名人趣事,煽情性、刺激性犯罪新闻,暴力事件、花边新闻上,甚至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信息中挖掘出娱乐价值。于是“明星”代替了“劳模”,“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理论”,“娱乐”覆盖了“文化”。有人大呼“娱乐一切,娱乐至死”。

  服药过量当然可能致死,即使是好药。曾几何时,“新闻娱乐化”作为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矫枉之举,受到人们的击掌欢迎。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关怀普通民众,关注个体的生存境遇,重视生命意义的完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的新闻产品,赢得了消费社会中大众的支持。而当媒体竞争白热化时代到来之后,一些媒体惯性向前,突破了新闻道德底线,“新闻娱乐化”转瞬间就成了戕害的毒药。个人隐私、未成年人权益一次又一次受到侵犯。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背景下,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信息发布方式将此推到了新的层次。

  血的教训唤醒人们对“新闻娱乐化”的反思。当辛普森杀妻案、戴安娜王妃之死案接连出现的时候,人们意识到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到新闻终究不同于一般的娱乐节目,其基本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因此,以真实、迅速、客观、公正取胜的新闻必须是新闻传播的主流。新闻的基本传播规律绝对不能丢。

  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这些与娱乐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无可厚非,而时政评论类内容,应注意其严肃性及严谨性,否则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不是关张大吉就能够消除的。

  新闻娱乐化是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其正向作用、避免其过度化导致的恶果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治理。一是加强媒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传播教育。在进一步规范新闻秩序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秩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广大受众相关知识的普及。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而现在的问题是,新闻娱乐化过度之后,记者和媒体自身就成了“不测风云”、“浅滩暗礁”。因此,除法律法规约束之外,记者和媒体加强自我职业道德约束是坚守住闻娱乐化底线的必然要求。 ( 石丽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