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实施环境税费改革将有助于提升经济质量

2011年10月24日 07:2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务院20日发布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具体措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和其他财税优惠措施。

  无疑,开征环境保护税将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一个优质抓手。

  纵观中国经济,近30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成就斐然。公开的资料显示,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80-90倍,年均增速达15%,2010年的经济总量更是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速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在这值得自豪的成就背后,一些隐忧也浮出了水面。经济的巨大成就带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我们可以从最直观的感受体会到: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近些年来不少地方为了高速度,山秃了、水臭了、空气浑浊了(比如今年刚被曝光的严重事件就有神农架大建小水电破坏生态环境、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等),让有识之士反思这样的发展是否值得?即使值得,它是否是可持续的?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度,是否允许我们这样无节制的“增长”?

  经济增长本身无错,也是国家发展必要的条件,但为经济数据贡献大份额权重的大量项目的负外部性越来越严重,已越来越让人觉得“不值”。从收益与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的收益已经接近甚至已不抵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实,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视早已有之,早在1958年就有“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但一直以来评价这种“质量”的标准不明,模糊的描述性标准难以用作考核各地经济建设成绩的标尺。而可以量化的GDP数据则能一目了然地让人看到官员和企业的成绩。于是“快”在实践中,逐渐成为压倒其他指标的硬指标,也逐渐成了各地考核政绩的硬指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并且强调“好”字当头稳步前进的方针,这次在强调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于是,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倡“绿色GDP”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旧的“GDP至上”的观念越来越不合时宜,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思想基础越来越坚实。只是目前还有一个老问题待解——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

  不过,虽然对“质量”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但定性的判断和界定已有共识。早在199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京文对“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所作的经典定性判断,已被广泛引用。他认为高质量的增长至少应符合5项要求: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投入数量的增加,而是靠科技进步的提高;经济增长持续稳定,避免剧烈的波动;物价上涨率被控制在合理的限额之内;经济增长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总供需的大体平衡;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

  从这个界定出发我们“按图索骥”会发现,提高经济“质量”的基础——科技基础,我们已经比较坚实——教育部注册的高校,包括全国重点大学、二本、民办高校、高职专科学校等2000多所;截至2007年,全国可培养研究生的单位已有795个,其中高校479个,科研机构316个。鼓励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机制正在形成和完善。

  而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即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绿色GDP”方案的提出,为量化“优质经济”的标准提供了可能。

  现在正研究的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开征环境保护税、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等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则将为提升经济质量、为官员和企业的成绩考核提供了具体的“抓手”。

  (作者:楚瑜,财经评论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