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成本压力大增转型道路曲折 中小企转型路在何方(2)

2011年10月26日 16:11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企业利润微薄,工人待遇也无从提高,沿海地区低端制造业对于产业工人的吸引力正在消退。“现在最难的问题就是工人流失严重,去年招的人流失了三分之一。”惠州市大正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发展部副经理张鸿星说:“拥有服装生产技术的车间工人是纺织企业的宝贝,他们能确保流水线生产作业顺畅无阻;因为一旦不熟悉的人来操作,一个环节出问题整条生产线都会瘫痪。现在很难招到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去一次招聘会大多数时候一个人都招不到。”

  对于利润微薄的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3%至4%都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珠三角地区有许多外贸出口型中小企业,其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较低,仅占销售收入的3%至5%。如果人民币出现较大比例升值,企业将很难盈利甚至亏损。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品牌,广东的企业倒闭关停有扩大现象。

  转型道路曲折

  在国内外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面临转型困难。“我们也知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拥有自主品牌才能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但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创建品牌,都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对于我们这种初创的企业来说可耗不起。”银泰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仟说。

  业内专家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转型没有试错的机会,贸然调转企业经营模式和方向,可能失败得更快。

  深圳市善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敬党坦言企业迫切需要技术改造,“但在当前内外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企业不敢大投入转型。”关敬党在精密设备制造业摸爬滚打十几年,他认为:“在精密设备制造领域,日本和德国企业占据高端市场,中国企业只要决心自主研发也可以做出高品质的产品,但当前融资困难,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大部分低端制造企业还在支撑着,等待市场回暖。“现在先把合同接下来,利润只要有一点就可以。”在广交会上,一家来自温州的企业拿到了一笔音乐盒的订单,该企业负责人说:“今年订单损失了50%,但工厂还要生存下来,要保持开工和工人工资发放。”

  而在关键的技术储备上,业内专家建议中小企业转型必须要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比较短,科研能力积累尚需时间;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还没有和企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现实中,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缺乏接触和对接平台。关敬党曾去过很多高校寻求流体力学等科研成果,然而一无所获。“大部分高等院校和一些科研院所只埋头做研究,往往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造成应用开发不实用的现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