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央企引入董事会制改革背后仍然艰难

2011年11月14日 09: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中石油设立董事会的消息近日传出,“三桶油”已相继完成董事会制度的引入。至此,已有超过3成央企完成了董事会制度的建立。

  这一举措令庞大而稳固的央企具备了些许现代企业的靓丽色彩。

  多年来,央企管理者往往担负数职,集人事、财务、生产等多重权限于一身。企业管理中浓厚的“一把手”色彩饱受诟病。“单行线式”的管理模式风险是巨大的:个人决策正确尚好说,倘若决策失误,企业利润转瞬间便会因个人意志付之东流。正因此,央企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往往“出力不讨好”。对其“低效、高成本、市场化程度低、行政色彩浓厚”等负面评价不绝于耳。

  在这一背景下,以董事会改革为主导的央企市场化之路势在必行。

  作为执行机构,董事会对股东会做出的重大决定具有履行义务。董事会内部构成则进一步细分为执行和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是企业的全职管理者,非执行董事则是从外部引入的相关领域专家。

  这样看来:在权利与义务上,董事会分工明确;在人员构成上,董事会则是“内外兼备”。正因其相对客观的身份,人们有理由相信:董事会制度的进驻,能够令央企焕发出更大的市场活力,也更利于其放低姿态,传递公众的声音、满足公共利益。

  这些目标与央企当下的发展诉求不谋而合。

  通过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稳固“三角形模式”,让央企更像企业,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前行路标。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一把手”放权的背后,实则困难重重。

  自2003年国资委建立初始,“积极开展外派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试点设想”便被列入其日程表中;2005年,宝钢集团开始了董事会改革的“破冰之旅”;2008年,《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列政策相继出台,部分央企高管的任用权首次传递至董事会手中。

  但形式的建立与真正实现权责明晰化,仍有很大距离。

  首当其冲的疑问便是,董事会是否真正拥有了对经理层的任免和管理权?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当同样由政府部门任命的董事长遭遇总经理,董事会又怎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其次,外部董事的引入也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一方面,盲目引入“外援”极易导致“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也是央企海外招聘中屡屡遭遇的瓶颈;另一方面,部分外部董事的身份实则是官员或央企退休高管。这样的人员组成,使得董事会应有的公正、专业立场大打折扣。

  这些都是央企引入董事会制度背后的艰难。

  在多年来持续摸索中,董事会制度对央企发展的必要性已赢得广泛认可。过半外部董事的引入、高管海外招聘等举措,都堪称央企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闪光点”。但探索的脚步仍需加紧前行。将多重权利细化分割,让央企更具备发展活力,看似道路平顺,实则布满荆棘。董事会从无到有,从有到独立仍需时间成长。

  应警惕的是,作为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前行路上必须审慎而行。在董事会制度仍未成熟前,盲目地揠苗助长,很可能压垮脆弱的企业骨架。过度的商业化进程、草率地引入“外援”不仅可能导致企业发展脱节,甚至会危害国家安全。

  伴随着国际市场逐渐开放,“国家队”央企必将带头迎接挑战。届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会对其有所照顾。市场化改革是央企没有退路的路。

  骆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