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会议经济”数据未必全是成绩

2011年11月15日 14:32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3日发布的《中国会议蓝皮书》显示:我国每年举办会议高达几千万个,参加会议者有上亿人次之多,年均增长20%。我国许多城市被冠以“国际会议之都”,而国际会议和大型会议协会对全世界232个城市举办的会议按国际会议排名,我国内地仅北京、上海等6城市上榜。(11月14日《人民日报》)

  站在商人的角度,这每年几千万个会议,可谓商机无限。然而,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这上亿人次之多的会议,却未必是好事。譬如公款吃喝,虽然也能拉动GDP,却会损害社会整体的利益。

  有网友调侃说,“开会能提高经济,强烈要求全民开会,天天开,拉动GDP”。这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却直指问题的核心。是的,长期以来,我们从不缺少“会议经济”的生存土壤——“文山会海”一直是反反复复的老问题,成了民众反映强烈的官场顽症,在一些地方,开会甚至成了公务员们的旅游休闲福利。

  网友的猜测有数据证明。根据国际会议和大型会议协会的统计报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有两种主要会议,即社团会议和公司会议,其比例为8:2。由于我国存在大量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会议市场增至四大类。

  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盲目修建豪华大型会议中心,甚至建造多个,主会场极大,分会场极多,而使用效益极低。会议中心是政府建设的,会议经费也是政府支出的,这样的“会议经济”规模再大,也只能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一些拉链工程、形象工程一样,虽然也能拉动GDP,实际上却是劳民伤财。是的,我并不反对会议经济,我只是反对公款消费下的会议经济。

  今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开公务账单:以节庆宴会账单为例,特区政府2010年花费217.1万港元,出席人数在1000人到3000人之间;特区政府不仅公布了宴会的账单,甚至连菜单都公布,让人深刻领会了特区政府的透明、公开和严格。在关注会议经济数据的同时,我们也可借鉴香港特区的经验,正视会议经济背后的问题。 

  □刘义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