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网民:国企“攻城略地”亟待有效约束

2011年11月21日 09: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内实体经济领域出现国富民穷、国进民退、国强民弱现象,并有加剧之势,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苦乐不均”状况发人深思,令人担忧。

  对此,不少网民指出,国企凭借垄断之强势进行无边界扩张,已将“国进民退”推至肆无忌惮的疯狂阶段。也有网民认为,国企大肆“攻城略地”的背后是缺乏有效的约束之策,呼吁国企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进一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

  国企“不为”的领域少之又少

  署名“执行到位”的微博指出,对于国企经营界限问题,国资委曾明显指出:“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以目前的情形而论,国企“不为”的领域简直就是少之又少。但凡是有利可图的行业,尤其是对于那些暴利性行业,更是惹得国企两眼泛绿光地往里钻。国企凭借与民企仍不平等的金融资源、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优势,不断越界,从民企嘴边抢肉吃。

  网民“多拉a梦”指出,多领域确实存在国进民退现象,如房地产领域:2009至2010年主要表现为非主业央企的参与度大大加强,挤压民企生存空间。而目前的情况是,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优势资源逐渐向国企聚合。

  署名“紫檀”的微博也指出,国企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国企本来集中在电信、石油、矿产等被定义为国家核心利益的领域,但急剧扩展到包括地产业在内的一般性垄断行业。二是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国有化,国企用股份等手段渗透到原来非国有部门的企业。

  缺乏约束致国企“易扩难收”

  署名“夏天”的微博指出,从去年央企执行“退房令”就可看出:央企退出竞争性领域缺乏约束之策。这些从事着“国计民生”行业的企业,一边在主营业务领域进行并购扩张,一边在非主营业务领域“资源溢出”,其退出的意愿并不强烈。它们的发展仍然存在投资体制不明确、利益导向不明确、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便会使得它们不断加强自身的垄断地位,依靠垄断获取高额利润,并向竞争性行业扩张。

  网民“颖响中国”指出,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减少国企的垄断,创造市场公平竞争,是十六大定下来的国企改革方向。但国企扩张跨出去容易,收回来却是百般的难,这也导致民营经济不断遭遇“市场挤出”。其实,国企“保值增值”做的再好,不能“进一步退出竞争领域”、不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也会遭致国人唾骂。这其中,如何有效约束国企“耕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是重中之重。

  国企“无边界扩张”应有效遏制

  署名“正天万”的微博指出,国企无边界扩张挤走了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企业,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平等公民待遇的结果,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原则,导致民间资本创业动能萎缩,严重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本应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但“国进民退”并非是因为国企效率更高,而是国企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政策扶持和行业垄断获得高额收益,保持低效率运转并实现扩张。经济学所说的帕累托最优在这种情况之下根本无法实现,社会福利的流失绝对需要引起警惕。

  署名“王兰”的博客也指出,首先,国企无边界扩张会压抑其他经济体的活力、扭曲经济活动中的公平性,削弱政府的调控效应,需要警醒。其次,对一些具有天然垄断特征的行业,政府作为所有者参与,在现阶段中国是一个适当选择。再者,中国的国情要求一些重要、敏感行业,需以国有企业参与为宜。这三种逻辑的叠加,基本廓清了中国国有企业的边界:对敏感性、天然垄断性极强的行业,只许国有企业参与;对敏感性、天然垄断性极弱的行业,只许非国有企业参与;对敏感性、天然垄断性介乎上述之间的,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共同参与。

  (记者 夏保强 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