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从李开复道歉看如何做公众人物

2011年12月02日 13:59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打假斗士方舟子近日又把矛头指向了有“青年导师”美誉的李开复,称其简历存在夸大之嫌。最新的消息是:李开复出具聘书图片,对不符事实的描述道歉。他表示:“书中描述的‘26岁副教授’与实际担任AP时的28岁事实不符,深感歉意。”((11月30日《证券时报》)

  虽然还有力挺者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略微有些夸大,但李开复仍旧选择了诚恳的道歉,诚如他所说,“作为被人尊敬和学习的公众人物,我理应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

  这是一个公众人物应有的立场。近年来,在这一问题上,不少人都爱用“搅混水”的方式,让自己过关——你谈道德,他谈法律,说法律没有禁止的事都可以做;你谈诚信,他谈能力,说文凭不重要能力才重要。总而言之,造假无错,拒不道歉,照样行走江湖。

  如果李开复不是一个公众人物,没有被很多青年学生视为导师,他怎么说自己26岁就是名校副教授,和多少政要是好朋友,这都没有关系,听者不过一笑置之。而作为公众人物,这种放大,在确凿的事实面前,还拒不承认,就将起到负面影响,不但会影响自身的公信力,而且会对青年学生进行反教育。

  这样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但一些公众人物宁愿选择“死扛”,原因在于,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担心一旦承认,自己构建的完美形象就此瓦解。其实,犯错之后不承认错误,那是比错误本身更严重的错误,前者还可解释为无心之失,而后者则是故意为之,粉饰自己的错误。

  方李之争可以说告一段落。但是,怎样做好公众人物,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接连曝出的“青年导师”、“青年榜样”诚信问题中,不少人已经对榜样产生怀疑。在笔者看来,这是“成功学”对学生和导师的双重伤害。当下,一些学生渴望快速成功,为此,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往往就是那些有着成功光坏的人,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能力本已很强、但觉光环不足者,会想方设法增添自己的光环。这确实可以获得学生的青睐。但是,从人生的长远发展看,这种“成功学”对学生是有害的——试想,“牛”如他们,都需要夸大、包装来给学生展示成功,有多少学生能真正达到他们描绘的“成功”呢?其结果是,很多学生幻想35岁之前就达到事业的顶峰,而对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

  告诉学生脚踏实地,有自己明确的定位,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远比为他们大谈成为成功人士更重要。我想,少谈功利的成功,多谈奋斗与人生价值,这才是公众人物在树立公众形象时更要注意的。从这一角度看,李开复的道歉,是一次很好的对学生人生价值的教育。

  ( ■熊丙奇 作者系评论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