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马铃薯淀粉协会为反倾销而成立 农民打赢国际官司

2011年12月05日 09:3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忆起五年前对欧盟提起的反倾销,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会长周庆峰至今仍显得心有余悸。“我们提起反倾销,是因为欧盟的倾销把我们行业逼上了绝路。这是马铃薯淀粉企业的行业危机”。

  2005年,中国马铃薯淀粉行业遭遇了一整年的“寒冬”。以前能卖到5000元到6000元人民币一吨的马铃薯淀粉在春天就跌价50%,每吨价格不到3000元。这年春天,欧盟各国的马铃薯淀粉产品以补贴和倾销的不公平贸易方式,大量并且低价地进入中国。

  要反倾销得先成立协会

  欧盟的低价倾销,严重威胁了国内马铃薯淀粉企业的生存。各地马铃薯淀粉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销售,资金无法运转,全行业大幅亏损。身为中国马铃薯淀粉行业的领头人,周庆峰清楚地知道,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等待中国马铃薯淀粉企业的将是全盘崩溃的命运。

  2005年8月,中国马铃薯淀粉企业的例会像往年一样召开,而这一年会议的主题就是反倾销。然而,反倾销的计划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根据WTO规则的规定,提起反倾销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提出申请的主体要占全国行业总产量的60%以上。而当时马铃薯淀粉行业还没有组织协会,没有合适的主体,反倾销无从谈起。

  在当时,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反倾销”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字眼,更何况对手是强大的欧洲企业。周庆峰毅然挑起了合纵连横的重任,在全国各地到处游说。终于在2005年10月,20多家马铃薯淀粉行业的骨干企业聚在北京商讨反倾销的对策。同年12月,包括内蒙古奈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企业联合向商务部提出申请,请求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5年底,商务部正式受理。此时,酝酿已久的马铃薯淀粉协会也终于正式成立。第二年的2月,商务部批准立案审查,反倾销调查正式揭开序幕。

  对手很强大

  在商务部立案审查后,3家欧盟的马铃薯淀粉企业和欧洲的行业协会也开始应诉。这一阶段,在周庆峰看来,是整个反倾销过程中相对困难的一个阶段。“欧盟对于世贸规则的掌握非常熟练,他们向中国商务部提出很多反击我们的意见。我们只有在全国范围搜集证据来一条条反驳他们的理由。”周庆峰说。

  在行业协会的推动下,证据的收集工作顺利展开。

  2007年2月5日,商务部发布终裁公告,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决定自同年2月6日起,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时,应依据最终裁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17%至35%不等)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实施期限为5年。至此,这场牵动国内6000万薯农和数百家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的国际贸易反倾销案最终获得终裁胜利。

  “战斗”仍未结束

  虽然头一仗打得可谓漂亮,但在反倾销的战场上,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能时刻保持敏锐的一方。2010年初,随着土豆价格的上涨,淀粉价格也水涨船高;而正当国内企业因成本过高而减产时,国外企业却大钻空子,通过补贴等方式低价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次,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早有准备。2010年3月8日,马铃薯淀粉协会迅速组织起各地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就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向商务部提出期中复审申请。2010年4月19日,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调查。

  今年4月21日,商务部终于结束了持续一年的复审,对数家欧盟主要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征收12.6%到56.7%不等的反倾销税。但这仍然不是斗争的结束。2012年2月6日,对原产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措施即将到期。而周庆峰则表示,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将时刻准备好向商务部提出复审申请,力求延长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现在我国的马铃薯淀粉生产设备已经达到与欧盟相同的水准,欧盟目前的价格优势主要就是因为有高额的补贴。而征收了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之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类产品将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周庆峰说。

  中国企业要熟悉游戏规则

  在多年的反倾销斗争中,周庆峰也在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打了三场有关反倾销的官司,获得了行业内的很多支持,但也有些不和谐的因素。”据周庆峰讲,个别国内的淀粉应用下游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违背事实原则,帮着外国企业说话。

  周庆峰强调,在多次诉讼过程中,行业协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这种大型诉讼中,单一企业的证据没有说服力,这几次诉讼成功主要是靠着组织起来的力量。国内企业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并配合协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一定可以在国际上赢取一席之地。”记者 许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