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明年预算或达1.8万亿 中央预算是怎么“算”的?

2011年12月06日 01:2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实习生 方宁︱北京报道

  又是年底,又到财政预算定盘时。

  每到此时,预算问题自会浮出水面。在很多人看来,我国的预算虽然有制度,但执行起来总是问题百出。

  有人将问题归结为现行的“基数预算”法,尤其是对于预算结余资金的制度规定。对于各部门而言,如果当年预算安排的钱未花完,就等于是预算资源的损失,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由此产生,并受到猛烈抨击。

  有学者归咎于预算制度的控制价值体系内含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政府希望通过预算制度来保障经费的稳定供给,而人大和百姓则希望通过预算制度来约束政府,不要大手大脚花钱,尤其是不能被腐败分子钻空子。

  两者的矛盾或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的出台而有所缓解。

  “头戴三尺帽,拦腰砍一刀”

  “头戴三尺帽,拦腰砍一刀”,是业内对我国政府预算编制规律的形象描述。

  “部门往上报预算,不能实打实地去报,比如有一些人不知道价格是多少,就会去淘宝等网站上搜,但淘宝上的价格肯定比最后政府采购买单的价格要低。因为中间或多或少都会因为增加环节而增加成本。所以,人们做预算时就会在淘宝价格的基础上高估一些,这就叫‘头戴三尺帽’。”多次参与政府预算课题研究的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而“拦腰砍一刀”,据胡仙芝介绍,就是“在预算审批的过程中,财政部或其他审批部门往往给中间砍一刀,比如,你提出的18万预算只给10万”。

  为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国从编制2000年预算起,开始实行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模式。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李燕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中央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二上二下”的基本流程。

  中央部门编报部门预算建议数,简称“一上”。编报部门预算要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层层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编成部门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

  财政部下达部门预算控制数,简称“一下”。财政部对各中央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平衡后,汇总成中央本级预算初步方案报国务院,经批准后向各中央部门下达预算控制限额。据悉,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主要是根据当年财力和政策支持重点,对各部门提出的建议数进行的调整。

  各中央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编制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简称“二上”。各部门调整单位的预算,“不能突破这个预算数”。

  财政部批复部门预算,简称“二下”。

  财政部在对各中央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审核后,汇总成中央本级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草案,报经国务院审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在人代会批准预算草案后一个月内向中央部门批复预算,各中央部门应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并负责具体执行。

  某事业单位财务主管李女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详细说明了本单位所做2010年预算“二上二下”的时间流程:“财政部第一次预算布置大概是在今年5月底6月初。‘五一’前后,财政部就开始进行预算前的培训。今年‘一上’是在6月份,11月财政部门‘一下’。11月底,各部门‘二上’。‘二上’之后预算就基本上确定了。”这也就意味着2012年的预算盘子此时已基本确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般每年底到次年初,是财政部就中央部门预算跟全国人大进行沟通、协调的时间。在次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经全国人大审批通过。之后,财政部再批复到中央部门,中央部门再批复到它所属的各级单位。“这个流程走完后,中央部门四五月份就要准备编下一年度的预算了。六七月份正式新一轮的预算编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