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医药奔跑十年 小散滥状况仍待改变

2011年12月06日 10:4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导语:入世后,随着外资药企大举进入,原本小、散、滥的中国医药行业走过了觉醒和奔跑的十年。与狼共舞,对中国药企有怎样的触动?相比外资,我们的药品研发创新还有什么瓶颈需要突破?

  “医药入世”十年,中国医药市场跃居全球第三,中国为外资药企提供了市场,而原本创新能力不足的本土企业也在外资演进的热潮中觉醒。十年奔跑,新药研发创新、提高药品质量等做得有声有色。但与大型跨国药企相比,在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方面,依然前路漫长。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现在是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公司,因为中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全球第一支SARS灭活疫苗都是这家公司研制出来的。而且它是第一个加入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合会的中国公司……十年来,不断研发新药挑战外资药企的过程足以让科兴控股董事长兼CEO尹卫东自豪:

  尹卫东:1995、1996年左右,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妈妈为孩子选择外国甲肝疫苗,而现在因为中国疫苗创新技术,中国提高了药典标准,外国甲肝疫苗因质量问题基本退市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在医药领域的承诺第一条就是保护药品知识产权。而以前中国是个仿制药大国,这一条无疑卡住了很多中国药企的脖子。为了生存,逼着中国企业搞药物研发。北京科兴显然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广成笑着告诉记者,自主创新研发新药是对付入世“狼来了”的最重要武器,但“与狼共舞”的最重要成果则是行业得到了规范。

  潘广成:药品注册来看,国家药监局把以前地方的一些注册收到国家来进行,使注册更加规范化,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在药品的生产方面,我们与国际接轨,不断地修订我们的GMP标准,对我们提高产品质量,对我们把产品打到国际上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与狼共舞”的另一大成果是,国际合作交流越来越活跃。2001年,法国施维雅在中国建立了医药研发中心,这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际医药研发中心。此后10年,礼来、罗氏、辉瑞、诺华等20余家全球排行前列的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研发基地。

  辉瑞制药中国区企业沟通部负责人席庆介绍,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第一位原因是中国市场重要,其次是看好中国的人才。

  席庆:人才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另外,中国要求即便你的药在欧洲上市都已经做过临床,要进入中国的话,也要重新做临床,如果你早期的临床在中国同步开展的话,对未来在中国注册上市会有加快的作用。

  卓永清是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总裁,他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评价跨国药企巨头在中国设立研发基地这一现象:

  卓永清:在中国设立的这些研发中心绝大部分员工都是中国人,当然这里面有在欧美跨国药厂工作过的中国人,还有很多的人才是我们中国的院校培养出来的,还有专家。他们都参加到新药的研发体系里面。跨国药厂跟国内的学界、产业界都已经在陆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系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发展使得中国医药外贸得到了飞速发展,2001年我国医药外贸总额仅为95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字已达到602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了5倍以上。市场人士预计,中国将于2011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年均增速超过25%,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以上。

  入世十年,中国的医药市场容量和贡献度都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医药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入世十年,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国药企与国际巨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继续来听记者的报道: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广成感慨说,十年前我们看医药行业,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零售,用四个字评价,即小、散、滥、低。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描述这个行业,仍然是这四个字:小、散、滥、低。2001年,我国通过国家药监局监督的企业有5446家,到2010年9月份,医药行业制药企业依然有4707家。

  潘广成:前100强的企业现在的产量才占到国内的33%左右,跟中国的国情有关系——太大,虽然(药企)小,但产品还有一定的市场,所以企业还有存活的空间,但是随着十二五规划执行以后,还是加大兼并、联合重组进程,目标是前100强的企业能够占到国内生产的60%。

  医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风险巨大,为了鼓励新药研发,从2008年开始,中国启动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期间,中央还将下拨100亿元的专项资金以及300亿元配套资金,力争自主创制30个创新药物。但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总裁卓永清毫不客气地说,鼓励新药研发,中国药企最缺的不是资金,是政策环境:

  卓永清:比如说欧洲国家就有一些税金方面的减轻,让更多人愿意投入医药创新。同时,在保护知识财产权方面,我们以为保护专利商标就好,但实际上对注册数据的保护,对新药上市以后面临的定价问题、报销的问题,药品管理的法规,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修订,还是不太配套的。

  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日前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将带来3万亿的市场蛋糕。下一个五年,更加开放的医药市场需要中国药企自己去争夺。

  (记者丁华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