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解读经济会议:货币政策"稳"中略显侧重不同

2011年12月14日 15: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 货币政策“稳”中略显侧重不同

  中新社记者 魏晞

  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为2012年中国经济定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双政策组合保持不变。此间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稳”字不变,但政策侧重点与2011年相比略有所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如果说2011年的‘稳健’重点是为了抑制通胀,那么2012年的稳健可能更多是推动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

  巴曙松说, 2011年的货币政策全年基本贯穿着将“抑制通胀放在首要位置”这个主线,尽管从全年角度看,CPI可能在5.5%左右,高于年初确定的4%左右目标,但最近的CPI月份数据已回到4%左右,“抑制通胀”这个目标基本达到预期的趋势和方向。

  “因此,在2011年的政策基调里,货币政策中‘稳健’的含义更多强调“偏紧”;而2012年货币政策‘稳健’的含义可能更多强调的是回到‘常态化’的环境中,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综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十八字无疑将成为明年中国经济“主线”。

  巴曙松说,在经济环境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中国明年政策基调与今年相比是比较一致的。同时,由于中国今年财政支出状况较好,能够提供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推动明年“调结构”这样一个政策基调。

  他认为,2011年中国实现了年初确立的目标,即“在防通胀、保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的一个平衡”,其中货币政策起到了一个非常“主导性的作用”。 2011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配合了整个宏观政策目标:总量方面,通过信贷紧缩,货币投放增速减缓,实现信贷增长平稳回落;从结构方面,货币政策通过减少对房地产信贷投放等融资限制手段,对局部资产泡沫进行约束。

  “2011年全年,货币政策基调总体上保持了一个灵活调整的态势,这在2012年中会得到持续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在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特别提出“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表明政策在维持总提法不变的情况下,“会有调整的预期”。

  李扬表示,可以看出明年“稳增长”会比其他政策如“控物价”排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上。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基调应该致力于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控制物价上涨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从而达到稳中求进的目标。(完)

分享按钮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