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夯实实体经济这个“坚实基础” 增强抗风险能力(2)

2011年12月31日 09:41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笔者认为,上海要形成符合国际大都市特征的实体经济,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保持制造业传统优势,同时依靠研发驱动,发展自主品牌,大幅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上海,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未来要以高附加值、稳定质量和品牌优势来抵消商务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让“上海制造”不仅能跟上都市发展的脚步,而且能引领城市的创新转型。

  ——切实为中小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环境。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实体经济领域默默耕耘,它们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对城市运行的服务面最广。但目前,它们在注册、融资、税收等方面,时常碰到各种障碍。应尽力消除这些体制机制性障碍,真正给予他们平等地位,让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创业中的激情和乐趣。最近风靡的《乔布斯传》,曾大量描述他创业时氛围:年轻的乔布斯可以与伙伴们聚集在自家的车库,靠一股热情琢磨着各类新型的电器件;在一些电器元件找不到时,他可以直接向素不相识的大公司老板打电话,并得到回应和无偿援助;还有,年轻的他似乎也不用当心“有关部门”上门检查,不用当心与官员打交道,这让他能全心投入研发和企业发展。宽松的创业环境是最有利于中小和小微企业成长,对于上海而言,未来应充分考虑政府工作模式从“有形扶持”转向“无形服务”,减少企业“隐形成本”。

  ——打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隔阂。搭建桥梁,提供政策引导,让虚拟经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一味追求自身的高利润。要让投融资体系和平台更多地服务大企业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成长,服务文化产业发展;要让银行和投融资机构充分了解各类实体经济的运营模式,来增强对于中小企业的信任,为实体经济发展设计更多更合身的金融产品,从而达到双赢。

  总之,发展实体经济不是短期口号。实体经济是基础,是脊梁,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重要的创新驱动器。(丁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