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高龄”下海创业 A股最年长总裁辞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59岁“高龄”下海创业 A股最年长总裁辞职
2009年12月09日 10:3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管彤贤决定结束自己在振华重工(600320,SH)的职业生涯时,他已经76岁。

  在过去的17年间,管彤贤将这家创办时仅有100万美元的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商,在集装箱起重机领域,振华重工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惊人的100%,国际市场占有率也高达78%。

  振华重工无疑是一家已经被烙上了浓厚的管彤贤个人色彩的企业。“大家都在担心,在管彤贤离开以后,公司能不能保持稳定发展?”一名常年观察管彤贤及振华重工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出了他的担忧。

  显然,对于接过衣钵的康学增来说,首要的任务将是迅速融入上市公司的氛围中,并带领振华重工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继续转型发展海工装备业务。这对于出自振华重工控股股东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但之前并未在上市公司有过任职经历的康学增来说,将是艰巨的挑战。

  59岁“高龄”下海创业

  12月8日,振华重工证实“由于年龄原因,管彤贤先生提交辞呈,不再担任公司总裁职务”,这让之前数天就已开始流传的管彤贤即将“离职”的说法成为现实。振华重工方面介绍,公司董事会已经审议同意管彤贤辞去公司总裁一职,并“对管彤贤先生17年来为公司的创立和发展壮大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谢幕后的管彤贤似乎显得无比轻松,这位已76岁高龄的老人在接听记者电话时仍笑声洪亮,“谢谢你们的关心。”管彤贤连声说道,但同时也委婉地拒绝了记者进一步采访的要求,“这件事情,现在还不好说什么。”管彤贤平静地表示。

  这依然是之前一贯印象中的管彤贤,埋头做事、风格强硬,并将这一风格一以贯之了17年,最终在振华重工的发展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管彤贤出生于1933年,在创办振华重工之前,曾历任交通部水运司工厂处副处长、中港集团船机处处长。1992年,管彤贤决定离开处长的位子下海创业。这一年,他已经59岁。

  “高龄”创业的决定拉开了管彤贤传奇的帷幕。创办振华重工的前身振华港机时,公司注册资本仅有100万美元,此外就是3间简陋的办公室和十几个工作人员。当时的全球港机市场完全被欧美、日韩产品垄断,管彤贤的竞争对手包括德国克虏伯、日本三菱、韩国现代等知名品牌。在新加坡市场上,振华港机曾经5次投标不中,但在管彤贤看来,卖出去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活广告。1992年年底,管彤贤向海外卖出了第一台集装箱起重机,买家来自加拿大温哥华港。“结果卖出去以后,全世界的港口都知道了,来考察,来看中国的产品到底行不行?”管彤贤在回忆此事时说,这成了振华港机产品走向世界的开始。1997年,振华港机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而如今,“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了7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大型集装箱机械在世界市场占据了78%的份额。”管彤贤之前曾告诉记者。

  振华重工今年三季报显示,目前公司总资产已达到500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25.51亿元。

  观察人士:不存在退休问题

  “我觉得管彤贤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有魄力、有相当强的决策能力。”上述长期观察管彤贤的人士向记者评价道,“无论是他的爱国心,还是他对市场的把握、对国际产业格局的见解,都有着超凡的判断力。从目前来看,不论是走向海工的路线,还是其他一些决定,都走的非常对。”

  现在,管彤贤决定结束这一切。而在离开时,他已经76岁,是A股上市公司中最年长的一位总裁。

  “根据振华重工的体制,不存在退休的问题,管彤贤的离职应该是他自己的意愿。之前我也注意到,在股东大会等场合,管彤贤确实已经显示出了精力不济的迹象。”上述长期观察管彤贤的人士告诉记者。

  海工装备将成新增长点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市场环境并不景气,振华重工必然也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稳定。”该人士表示,这也成为接棒者康学增面临的首要任务。

  简历显示,康学增生于1958年12月,现年51岁,是中国地质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此前,康历任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一公司团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总经理,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局长、党委委员、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康学增之前并未有过在上市公司任职的经历,但在2003年5月时,康曾被天津市企业家协会评为2002年度天津市优秀企业家。

  “市场对振华重工的心理焦虑必然会存在一段时间。”上述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振华重工方面则表示,康学增的任期同公司第四届高管任期相同,至2010年4月10日为止。“振华重工有不少技术出身的人才,而且都有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的经历,市场都是‘血拼’出来的,对康学增的任命,也有可能是一个过渡性质的任命。”该人士认为。

  无论如何,康学增将担负起率领振华重工向海工装备转型的任务。管彤贤曾告诉记者:“2009年的合同已经到手,我们要研究的是2010年传统产品订单会下降,但总产值仍要比2009年再增长50亿元,怎么办?”振华重工将目标瞄向了海工装备,并计划在2至3年内,让海工装备产值占公司总产值50%以上,绝对值在30亿~40亿美元,而在3到5年后,海工装备将占公司总产值的80%以上。(孙嘉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