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行看多新兴市场 2004年反弹行情或再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际大行看多新兴市场 2004年反弹行情或再现
2010年02月09日 1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年开始至今,新兴市场股票一直在调整,截至上周末,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已自1月11日的2010年高点下挫约12.68%,同期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环球指数的跌幅则为9.27%。分析人士认为,政策退出及欧元区爆发的债信危机,是这波杀跌的主要原因。

  尽管新兴市场股票近期一路下行,但据彭博社8日的报道称,来自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及高盛集团的策略师却一致看多新兴市场,认为新兴市场极有可能复制2004年的反弹行情。

  恐慌导致跌跌不休

  今年迄今为止,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已经累计下挫约9.27%,上周该指数更是暴挫3.8%至897.70点,为去年9月15日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环球指数同期则下跌6.25%。

  分析人士认为,源于对中国收紧信贷担忧的恐慌拖累了新兴市场股票。此外,市场同样担忧,印度及巴西等国央行一旦采取退出策略开始升息,将会抑制新兴市场地区的经济增长。受到这种恐慌情绪的助推,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撤离,新兴市场股市也因此遭遇大笔抛盘。

  除了对于信贷紧缩以及政策退出的忧虑,新兴市场股市同样受到欧元区债信危机的波及。“市场投资者原本对中国经济保持高度乐观,但半路却杀出紧缩信贷措施的威胁,”新加坡安联投资管理公司亚洲及中东地区首席投资官斯里尼瓦桑表示,“希腊债信危机也是个大问题,尽管希腊不是个大国家,但它身在欧元区,这已经成为一个事关风险的问题。”

  8日,亚太股市仍持续下挫。其中,韩国股市连跌两个交易日,首尔综合指数报收1552.79点,跌幅0.91%;日经225指数收于9951.82点,为两个月低点,跌幅1.05%。此外,马来西亚股市下跌1.02%,触及三个月低点;印尼股市下跌1.72%,创六周新低;菲律宾股市下跌0.32%至2009年9月23日以来的最低收位。

  六年前反弹行情或重现

  尽管从目前看来没有明确的止跌迹象,但分析人士却发现,各新兴市场所处的环境与2004年5月的情况极为相似。当时,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在经历了一轮为期两个月的下跌后,出现了一波持续时间较长的反弹行情。

  与目前的情况类似,2004年,中国央行调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要求银行停止对过热产业放款,市场因此担忧中国将很快加息,并在2004年4月引爆了新兴市场股市暴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在当年4月和5月大跌11%。此后几个月的数据表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7.5%,以及该地区企业获利大幅攀升66%,当年年底新兴市场就实现了26%的强劲反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或达6%,明年则可能扩张6.3%。据彭博进行的调查显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今年年底的市盈率将达12倍,而2004年4月时该数据为14倍。分析人士同时认为,自2008年10月的4年低点算起,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此前已经出现了一波升幅为97%的反弹,但该指数距离2007年的峰值仍有约33%的折价。其中,中国市场的估值仅仅只有2007年峰值的一半,沪深300指数目前的市盈率约为26倍,而该指数市盈率的历史峰值为52倍。

  国际大行维持唱多

  彭博社8日报道称,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及高盛集团这几家国际大行纷纷对新兴市场股市维持唱多观点。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乔森纳·加纳预测,至2010年底,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将在目前的水平上再涨34%,而上述地区的企业获利继去年下跌15%后,将大幅攀升40%;瑞士信贷全球新兴市场策略师Siva认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跌幅不会超过5.3%;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邓体顺则认为,中国的资产具有吸引力,他预测中国的沪深300指数在未来10个月将出现36%的上扬。

  “新兴市场将浴火重生,”管理着30亿美元资产的伦敦查理曼资本投资总监朱利安·梅奥认为,目前的下探行情只是长期涨势中途的一个减速障碍。

  “目前的情况和2004年极为相似,”瑞士信贷全球新兴市场策略师Siva建议,一旦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跌至850点,投资者即可进场投资。标准人寿英国小企业基金经理哈利·尼莫则称,新兴市场让英国小企业富有韧性,这将助其迎战英国经济衰退。该基金管理着总额约4.5亿英镑(约合7.07亿美元)的资产。(王宙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