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500强”大PK 中国五百强显尴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内外“500强”大PK 中国五百强显尴尬
2009年09月08日 15:10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客观地说,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这是近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给到会的中国500强企业代表泼的一盆冷水。多年来,尽管如中石化、工商银行等企业市值已经遥遥领先其它国际巨头,但大而不强始终是其软肋。专家指出,虽然目前经济仍有待复苏,生产线收缩,同时却也是调整结构的好时机。

  中石化VS埃克森美孚

  8.6万对比68万人凸显尴尬

  在此次榜单上,中石化以营业收入1.46万亿高居榜首。这是自2005年以来,中石化连续5次蝉联冠军,中石油以逾1.27万亿元紧随其后。两大石油巨头一直是中国500强上的常客。

  十分凑巧的是,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公布的美国500强企业榜单,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超越“连庄”两年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一举成为美国最“强”。埃克森美孚去年收入达到4428.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大约19%,在全美居首;其盈利也排首位,达到452亿美元。

  咋一看,中石化比埃克森美孚并不落后多少,如果按照中石化的增长速度,未来与埃克森美孚的差距日渐缩小也是“板上钉钉”。可事实上,这种表面上的光鲜,却是靠低效率的人海战术堆砌出来的。要知道,埃克森美孚的全球员工不过8.6万人,而中石化的员工却高达68万人 (还有一说是160万人,中石化官网上并无明确资料)。换算成人均水平,中石化人均盈利水平不过区区2.5万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却是人均50万美元。个中差距,不言而喻。

  也有专家提出,在前50名中,除个别民营钢铁企业和少数地方龙头国企外,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中央企业,其中多数又集中于能源、金融、钢铁和基建等行业。而这些企业的出口比重并不高,受到的冲击也有限,加之又多是国内4万亿元项目的主要受益者,做大在情理之中,而做强则仍需等待。

  宝钢VS新日铁

  上游定价权缺失无法从大变强

  在这份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中,宝钢集团以第12名的姿态入选。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股份刚刚发布了2009年半年报,上半年宝钢实现营业总收入654.8亿元,同比下降36.69%。

  而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日本新日铁公司日前也公布了2009年公司一季度财务数据,数据显示新日铁销售收入2009年一季度为7450亿日元。

  很显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都有所下降。但是如果联想到今年铁矿石谈判的种种窘境,宝钢和新日铁 “孰大孰强”似乎就很容易判断了。

  日本新日铁在今年5月26日与力拓达成协议,本出货年度铁矿石合约价格降价33%。这个降幅远低于此前中国坚持的40%至45%的降幅。新日铁又一次获得了铁矿石年度谈判首发定价权。新日铁每次在铁矿石谈判上的 “先行一步”显然要比宝钢“强”一些。

  据中国钢协提供的资料,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 8家有日本公司直接参股,其余16家铁矿亦均有日资参股。在铁矿石的其他主要产地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企业同样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当地铁矿石企业的权益。

  通过掌握上游资源进而获得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新日铁的如意算盘确实值得中国钢企借鉴。

  工商银行VS花旗银行

  全球最值钱不等于最强大

  据彭博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球银行业市值最新排名前三甲全部由国内银行夺得,依次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而“大牌”的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瑞士银行等从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银行排名纷纷下滑,被挤出10名之外。

  虽然工行的市值一度是花旗的10倍、汇丰的2.8倍,但就此认为工行最强却太牵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国家估值体系全面性的破坏,而中国的估值体系在相对独善其身的环境下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冲击,这是中国的银行市值目前远高于欧美银行的最大原因所在。中国银行市值排名的竞争力是在政府保护的环境下取得的”

  没有核心竞争力,是目前四大行相距国际金融巨头最显著的弱项。 “目前,息差收入仍是四大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排除这一主营业务,相对于花旗、高盛这样的巨头,我们的银行没有任何的核心竞争力。一旦中国实行利率、汇率市场、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在失去垄断地位之后,真不知道他们的竞争力在哪里。 ”业内人士表示。

  更令人担忧的是,伴随着下半年央行“动态微调”的开始,银行上半年天量信贷不可能被复制,但由此导致的资本充足率下降问题却已摆在案头。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银行家高峰论坛上,中行副行长朱敏就指出,“银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王毅鹏 崔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