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激励民资“入场接棒”越快越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评论:激励民资“入场接棒”越快越好
2009年09月04日 11: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先经港媒报道,再由本周三、周四国内多家财经媒体作详细跟进报道,被舆论视为巩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的政策强心剂,被民企视为久旱盼甘霖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草案)》(以下简称“20条新政”),已上报国务院作最后定夺。若不出意外,年底前“20条新政”有望正式颁行。“有望”是笔者的保守说法,业界的说法是“肯定”。

  中国经济正行进在“企稳回升”的山坡上,越往上坡度越陡,稍有不慎,难免重蹈不进则退的覆辙。把来之不易的“企稳回升”视作政府4万亿计划及天量信贷共同拉动之结果,眼下面临的突出尴尬恰是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已呈现出后续乏力的窘迫。继续依赖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强力“保八”,“弹药不足”已成现实掣肘。

  这并非危言耸听,7月份央行和银监会共踩急刹车,当月信贷缩水至3559亿元,环比降幅居然高达77%。鉴于维持业界信心之必须,中央政府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言改变……据此,并考虑到急刹车后通常有个惯性反弹,故业界人士普遍预测8月份信贷投放量将回升至5000亿元。然而,虽说笔者写此文时尚未见8月份信贷总量之官方版发布,但多个“民间版”则已提前披露8月份信贷进一步缩水至3200亿元左右。作经验判断,民间与官方两个版本出入不会过大,外加“工、建、中、交”四大行之外的股份制银行“弹药”已近乎耗尽(譬如浦发银行8月份放贷额为零),未来几个月尤其是明年上半年,倘若民资仍未能“入场接棒”,国内宏观经济再次面临“脱虚”之压力将呈几何级数般放大,后果自当不言而喻。

  政府投资先期开路,“弹药不足”民资填充,为使此轮刺激经济计划形成“4×100米”接力赛跑不停顿,旨在激励民资“入场接棒”的“20条新政”于今年4月由发改委牵头起草,其核心内容至少包括:禁止地方各级对民间投资设置“地方附加条件”;重新调整《政府核准投资目录(2004年)》,缩小核准范围、事项和权限,严禁变相审批;民企税后利润再投资享受税收抵免;民资用于进口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减免进口关税;缩短民企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民企技研与开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生产成本并不受比例限制(相当于减轻了税负)等等。

  更有甚者,“20条新政”还把制定并颁行《放贷人条例》纳入送审稿之中。所谓“放贷人”既指社会法人也包含自然人,假如此举真能破了天荒,意味着只要达到一定准入条件,政府将允许个人注册从事放贷业务……政策真就如是作为,将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出台的最具可操作性且最具冲击力的金融开放政策。

  时势不等人,“20条新政”颁行绝无悬念,但业界、学界包括部分政府官员均担心新政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落地。在具体操作上,“20条新政”仍属框架性指导文件,能否落地关键取决于十几个部委所制定的对口配套细则,会否如2005年颁行“非公经济36条”那样,各自都留一手,以至于“非公经济36条”迄今仍系一道“玻璃门”……担心源自经验性判断,担心不无道理。

  鉴于相隔近5年,时势已然大不同,业界不妨放弃经验性类比及习惯性判断的思维定式,冷静观察年内非颁行不可的“20条新政”究竟有多少“实货”,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打通阻碍民资入场的通道。(鲁宁 上海 资深财经专栏作家)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