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 物要涨价:人要应对把钱用的实实在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天要下雨 物要涨价:人要应对把钱用的实实在在
2009年09月08日 10:48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时光倒回至上世纪90年代,街坊二大妈忽然喊一嗓子:“告诉你们,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估计不少人要急昏过去。虽然不一定人人像相声《着急》里那样,赶紧去单位请假,到银行取钱,推上平板车、三轮车、小推车把油盐酱醋一趟一趟往家拉,但也多半有人天天琢磨着观望着:这物价到底啥时候涨哪?

  万一等囤完了货,物价却又回跌,肯定会有人跟相声主角一样捶胸顿足:我亏大了!

  不过,经济在发展,大众在进步。社会大众经过这十几年的锻炼,心理素质、经济素养早已不同往日。要是现在再有人喊这么一嗓子“涨价”,估计不光是囤货者有限、应答者有限,多半还会有人说上一句:“天要下雨,物要涨价,随他去吧!”

  当然,也有人担心自己手中的钞票“越来越不值钱”,忙不迭要做些保值投资,只是砸钱的对象从油盐酱醋升级成了各类理财产品。不过,到底是此投资非彼囤货,社会大众对副食品涨价是否反映了通胀预期这个问题越来越“敏感”的同时,亦越来越“麻木”。

  一方面,经过十几年经济发展周期的历练,社会大众有越来越敏锐的嗅觉发现通胀出现的可能性。不过,大多数普通百姓所关心的,已经不只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更触动他们神经的,是收入增长是否与物价上涨相匹配,自己辛辛苦苦积聚的财富,是不是会随着通胀的到来,多年辛苦一朝化为镜花水月。

  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已经从紧张、无奈到习以为常,甚至是麻木。人人都明白:生活水平提高了,物价也不能三十年如一日。毕竟,物价到底“涨”得合理不合理,小老百姓在这事儿上可真没啥发言权。

  但换一个角度看,对有发言权的国家来说,新一轮通胀会不会来其实不是问题关键,最重要的是经历多次通胀后,我们的应对手段有没有变得更“高明”,有没有更好的措施让人民生活得更惬意。

  说到底,无论货币政策从紧从松,关键是政策要引导和控制好资金流向,把钱用到实实在在的地方。让花出去的钱,不只带来美好的经济数据,也能真实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显现出投资应有的撬动效应。(李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