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必须过好“转型”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必须过好“转型”关
2010年02月25日 10:2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刚刚过去的牛年,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激发下,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实现了令人艳羡的“V”形反转。对于中国经济来讲,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后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则是十分复杂的一年。在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成功转型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虎年新春前后,高层的密集讲话,明确而清晰地表明经济转型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和迫切。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可以想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成为下周召开的全国两会热议的一大焦点。

  可以讲,以2010年为契机,转型将成为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转型不仅是金融危机向中国经济提出的挑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转型的根本在于立足解决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内需不足问题,催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们必须也只能转变发展方式、将立足点放在国内需求上。

  以投资为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果断出击,出台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拉开了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据统计,2009年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为92.3%,对GDP的拉动为8个百分点。毫无疑问,在成功“保八”的征程上,投资需求拔得头功。然而,由于投资需求不是最终需求,其对经济的拉动具有不可持续性和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其只能解一时之需。2010年,面对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通胀压力,再将投资作为主要拉动力是不现实的。

  从出口来看,虽然2009年净出口对GDP拉动为负3.9个百分点,但“中国制造”仍赶超“德国制造”,荣登全球出口“状元榜”。然而,出口面临的变数仍然很大。其一,中国出口商品以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以及中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为主,随着发达经济体消费方式与生产模式改变,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将面临巨大挑战。其二,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出口状元”往往招致更多的贸易壁垒,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就有此遭遇。根据WTO的数据,2008年世界上34%的反倾销案是针对中国发起的。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遭受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案子达到116个。毋须讳言,为应对这种局面,我们只能调整经济结构,确保出口需求和国内需求的平衡。

  2009年国内消费对GDP的拉动为4.6个百分点,显示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国民消费需求将会出现大幅提升。2008年,中国已经跨过了这个门槛,国内消费潜能可想而知。只要我们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加快城镇化和城市化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让百姓“有钱花、想花钱、敢花钱”,才能激活蕴藏的巨大消费潜能,保证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通过国际金融危机考验后,中国经济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需要强调的是,经济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面对经济转型大考,我们既要雷厉风行,又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千万不能急于求成。(魏稳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