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善”的经营之道:认捐500万到账100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江苏“首善”的经营之道:认捐500万到账100万
2009年04月24日 08: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媒体报道,翟韶均1995年捐出了第一笔善款——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设立力联小学教育基金;2003年,力联集团响应政府号召捐资500万元成立非典医疗救助基金。从1996年起,力联以实物、货币等各种形式捐赠南京大学合计2000万元。其中2003年为南京大学筹建天文馆捐助100万元,为南京大学建力联图书馆等总计捐赠450万元。2005年,他在创业10周年之际,捐赠1000万元支持在宁高校和全省教育事业,除南京大学获捐600万元外,扬州、徐州、连云港市及南京市鼓楼区各获捐100万元。

  有消息称,该集团近年捐资助教的总额达4000万元。翟韶均因此被称为江苏慈善第一人,并登上了2004、2005、2006等年度的胡润慈善排行榜。

  公开报道捐赠两千万元,实际捐赠存疑

  记者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翟韶均捐出的善款实际数额存有疑点。以力联最大的捐赠对象南京大学为例,2003年11月10日,新华网江苏频道报道,“白色圆顶状的南京大学力联天文台正式落户浦口校区,南大力联天文台由力联集团捐资100万元兴建”。该报道还称,“力联集团曾为南大捐资50万元助建南大力联图书馆”。

  捐建力联图书馆,同样一件事,在不同媒体的报道中却出现了时间和数额上的巨大反差,一个是“2003年,为南京大学建力联图书馆等总计捐赠450万元”;另一个是“2003年为南大捐资50万元助建力联图书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南京大学图书馆是一座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图书馆,藏书502万册,多年来的发展建设大多数资金是学校争取的省部共建资金,也接受社会捐赠参与改扩建。该校图书馆一位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2007年、2008年图书馆以及其他校区的新馆建设中,一位企业家捐了3000万元,但也仅能支持一项土建。捐赠很多是校友会负责联系对接的。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知行楼的校友会,正在开会的校友会团队暂时中断会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校友会工作人员介绍,该校校友会从来没有接受过力联集团和翟韶均给予的任何形式的捐赠。

  记者又来到南京大学财务处。财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大学确实与力联集团有过捐赠关系,但具体数额是多少,她不方便透露,具体要找负责此事的南京大学发展委员会。

  该校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国内部主任刘晓丽向记者介绍,她是南京大学多年来一直和力联集团的翟总联系很多的人。她印象中翟“人很不错,也是文人,对南京大学支持很大”。她本人就经手了翟韶均捐赠给南京大学的三笔捐款捐物:天文馆100万元、南京大学商学院图书馆50万元,还有一辆本田车和一辆凯迪拉克车。

  对记者质疑的图书馆建设费用,她说,这只是一个院系的图书馆,没有多少钱,之所以要起名为力联图书馆,是因为捐赠额达到50万元后,都会给企业回报。

  她随后让记者来到发展委员会大楼里树立的黄色铜牌,上面镌刻着历年来给予南京大学事业发展大力支持的所有国内外企业、个人的名单。据记者观察,在这份绕场半周的特别鸣谢表中,翟韶均分别以自己的名字于1997年和1999年捐过款,到2004年,又以力联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给予捐赠。部分捐赠与媒体报道的时间吻合:新华网江苏频道2003年11月报道,1997年,力联实业集团向南大捐赠本田车一辆;1999年,捐50万元人民币助建“南京大学力联图书馆”;2001年,力联实业集团又将一部凯迪拉克高级轿车捐赠给南大;2002年,力联集团再次慷慨解囊,捐资100万元资助建南大浦口校区天文台。

  记者问刘晓丽,是否能对翟韶均对南京大学曾经有过2000万元的捐款作出解释,她回答说,其他的事她都不知道,可能其他部门知道。

  认捐500万元,到账100万元

  和刘晓丽的评价一样,另一名熟悉翟韶均的人也认为他人品很好。她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好色,喜好读书,谈吐不俗。这在现在的社会中,尤其是在富豪群体中,似乎并不多见。其中描述的一个细节是,翟韶均和自己的夫人感情很好,每天晚饭后,都会看到两个人手牵着手一起散步。

  记者在江苏省慈善总会调查时了解到,翟韶均从2005年省慈善总会成立到现在,总共只捐出过100万元。在慈善总会财务部,一位姓李的女士和钱主任均证实,翟韶均确实给慈善总会捐过钱。记者提出能否查实捐了多少钱,多少次,李女士和钱主任商量后同意给记者看账目。账目显示,2005年5月江苏省慈善总会成立时,翟韶均以力联集团的名义认捐了500万元,但实际到账金额只有100万元。李女士向记者证实,从那时起到现在,翟韶均和力联集团总共就只给江苏省慈善总会捐赠了100万元。

  翟韶均也因此当上江苏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