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祠假山被铲 退休老职工希望复原(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左宗棠祠假山被铲 退休老职工希望复原(图)

2010年07月06日 12:38 来源:湖南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钟大爷收藏的一块左宗棠祠旧砖。图/记者张轶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走进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的院子,右手边那一大块千姿百态、怪石嶙峋的假山总是能吸引人们所有的注意力。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世纪以前,这里曾树木葱茏,殿宇巍峨,好不风光,这座假山紧挨着的亭台楼阁、荷塘石舫早已没有了踪影。

  这曾是左宗棠祠,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位于北正街西侧至西园一带,占地60亩。1938年,祠堂在“文夕大火”中全部被烧毁。 1949年后,祠堂旧址处建起了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目前,旧址处就只剩下这一座假山,并立有一块石碑作为见证。近日,左宗棠祠石山还被长沙市文物局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这座假山石历经了一个世纪的沧桑,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它像一个仙风道骨的道人,矗立在第二工人文化宫内。假山分为两大块,据周围的老人家介绍,假山本来是很多座的,形成了一个假山群,假山旁边还有个水塘。90年代初,为了修建房屋铲掉了很大一片,只剩现在这两大块。假山周围一片整齐的绿化带是后面才修建的,为了将假山围起来,好好保护起来,石碑也是那个时候立的。2座假山中间的小路直通向假山后面的房屋。不少退了休的老大爷们就爱在假山旁边下棋、打牌。

  近80岁的钟友森老人是文化宫的退休老职工,他1979年来到这个单位,住进了这个院子,第一次见到了这座假山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钟老说他当时就想到了这两句诗,得知是当年左宗棠祠的旧址,他兴奋不已。1984年,为了更好的保护这残存的假山石,他和单位协商,在假山的周围建了个类似大拱门样的围墙,钟老开心的照下了一张黑白照留作纪念,相片约2寸,钟老跷着二郎腿坐在假山前的石凳上,后面的石桌子上围了不少游玩、下棋的人。

  可是没过多久,像拱门样的围墙就被拆掉了,部分假山也被铲掉了,“因为在假山后面建了房子。”钟老有些伤心,有点气愤,可是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从拆建的工地上找了块祠堂的基础砖回来做收藏。“原来地下埋着好些祠堂的基础砖呢。”钟老对这意外的收获非常欣喜。记者在他家见到了这块残破的砖,这块古砖呈青灰色,两个侧面分别刻有篆体的“光绪庚寅造”和“左大(太)傅祠砖”等字体。这对非常崇拜左宗棠的钟老来说,这块青砖无异于无价之宝。

  在钟老收藏的有关左宗棠的历史资料中,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段对于左宗棠祠堂以及祠石山的介绍。据左宗棠曾孙女左景范发表的文章介绍,左宗棠 1857年觅得司马桥这片地方,自己设计建了一座宅院,又名“左公馆”。后来家中人口日繁,房子被扩建,并填了池塘,毁了菜园。扩建后,左公馆南起司马里,北至三公里,占了司马桥半边街。左宗棠很喜欢这座宅院,晚年率师收复新疆之后,奉旨回乡省墓,还回家住了几天。他在家中嘱咐儿孙,他死后祠堂就设在司马桥。但他去世后,清政府拨款将祠堂建在北正街,称左文襄公祠。祠内有石山、石舫等,即为现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所在地。

  钟老说,现在的假山石已经只剩一小部分,为了能恢复假山石的原貌,甚至重建左宗棠祠,他没少努力,他希望有一天,就在这片旧址上,就在这假山旁,恢复那座宅院,只有两进房子,后面是菜园、池塘。 潇湘晨报 黎棠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