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化环境问题引起重视 日常用语不用洋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汉语言文化环境问题引起重视 日常用语不用洋文?

2010年07月07日 10:4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研究证实纳米颗粒损害DNA”、“江苏TD网络正式建成开通”、“安徽芜湖致力打造国内高端LED产业园”……近年来,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新事物、新概念越来越多,大量字母词随之出现。这些字母词有的用于日常生活,有的用于科技领域,极大影响了我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孙寿山日前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汉语中不规范使用字母词,会直接造成交流的不通畅,人为地在广大读者面前设置了一道语言屏障。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应该保持它的严整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没有必要刻意使用外语或外文字符。

  技术发展和国人心态 导致字母词大量出现

  当前,在我国公开的中文出版物、新闻媒体报道中,直接将外来语嵌入中文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如某报刊登的《3D带动蓝光光盘普及》文中的一段文字:“蓝光BD企业连续推出DVD所没有的、消费者一见就想用的新功能,如BD-JAVA,BD-Live,3D等,将实现市场向蓝光的快速推移。”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字母词大量出现?孙寿山认为,一是飞速发展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使得表达外来新概念、新事物的大量外来语通过互联网迅速地渗入汉语,以先入为主的优势影响了国人。二是国人的心态促成的。一种是追求见多识广的心态,比如不说“世贸组织”,偏说WTO;不说“国内生产总值”,偏说GDP;不说“全球定位系统”,偏说GPS;不说“脱氧核糖核酸”,偏说DNA,似乎在交流中不使用字母词就显得自己没什么学问似的。另一种是对西方经济模式和物质生活存有仰慕心态,“bye-bye”声远多过“再见”,“OK”声更是随处可闻;“小case”、“说了n次”则变成了时髦年轻人的口头禅。

  净化语言文化环境 应规范使用字母词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说话、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别人,让别人了解你的意图或者是作进一步的解释。如果别人听不懂你说的话,那就等于是白费力气。在此,我真诚地希望懂外文的人能花点工夫将西方科技术语译成好懂的汉语,而日常生活用语最好不要用洋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明扬说。

  孙寿山认为,在汉语中不规范使用字母词,会直接造成交流的不通畅。“在其他领域使用字母词也会出现麻烦,最典型的是2003年发生在上海的机票纠纷。当时上海机票上只印字母词PVG和SHA来指称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不使用汉字,导致不少乘客去错了机场。”孙寿山说。

  专业术语吸纳字母词 需科学严谨掌握分寸

  一般来说,要抑制字母词的泛滥,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家语言工作管理和翻译部门,但是有专家经过研究发现,80%以上的字母词来自科学技术领域。近年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开展对科学技术概念的命名和定名工作的同时,重视审定和规范科技术语中的字母词。运用一套科学严谨的程序和方法,通过科技界和语言学界专家的集体智慧,对科技概念进行命名,在定名中可极力避免字母词的出现。

  但是,汉文术语吸纳外文字母词应该如何掌握分寸呢?在中国民航学院教授周其焕看来,第一,在汉语中已有贴切词语的,应该用汉语定名,不必借用外文字母词;第二,借用外文词语应规范,必须反对字母词语的滥用,对短时炒作、低级庸俗的词语不能借用;第三,对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及其商标、模式、产品等字母词,虽允许使用,但不能采纳为术语;第四,慎用纯字母缩略语。

  “字母词是语言生活的调味品,应当积极引导,疏而不堵。”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周洪波说。在他看来,首先,政府文件、新华社通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小学教材应不使用字母词。其次,一般报刊、文艺作品要慎用字母词。如果第一次使用,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用相应的汉语标注。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科技新名词的审定力度,定期发布新名词,并以词典的形式向社会推广。

  孙寿山强调:“我相信,只要国人端正心态,只要有关部门加快字母词审定和规范的步伐,字母词是不会在我国继续蔓延而扰乱汉语语言环境的。” 综合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