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传自谦比不上易中天 称“明史热不过房地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商传自谦比不上易中天 称“明史热不过房地产”

2010年08月02日 13:32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采访手记

  明史专家、《百家讲坛》新主讲商传教授,24日来汉纵论永乐大帝,演讲前见到这位《百家讲坛》最帅的主讲人,果然英俊儒雅、气度不凡,看不出是65岁的老汉。而他自己笑称:“我都65岁了,哪里还谈得上帅不帅啊!”

  商教授出身于明史世家,他与父亲商鸿逵都是著名明史学家,又师事著名史学家谢国桢。谈到明史,他幽默坦陈,永乐大帝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虽然偏爱研究对象永乐大帝,但他不喜欢这个人,因为永乐杀了很多无辜的人包括无缚鸡之力的宫女。

  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商传从容不迫,娓娓道来,随和与谦逊中,不乏史学家的严谨与文学家的重情。

    1、栏目组三顾茅庐

  记:听说《百家讲坛》三顾茅庐,才请动您这位“明史诸葛亮”出山?

  商:最早《百家讲坛》栏目组来找我,因为阎崇年老师他们推荐,但我没有那么规矩地给人家上过课,心里没有底,就说算了。再找我时,易中天已经很火,那种讲法我讲不了,又推掉了。最后编辑找到我说不讲就到我家支上摄像机,当时谈,当时拍,回去就发样片,这样我就骑上虎背了。讲完那天,那个放松啊,觉得简直是轻松极了。(笑)

    2、易中天的三国很有个性

  记:为什么说自己比不上易中天和阎崇年等?

  商:我比不上他们,他们都是学校老师,讲课非常自如,我做不到。

  易中天、阎崇年和王立群他们各有特色,阎崇年老师做学问很严谨,他在《百家讲坛》现场讲课时,底下听得有人都快要睡着了,但他讲的内容很精彩,播出来大家都很关注。易中天老师口才出众,他讲三国那是易中天的三国,个性十足,我觉得这是最可贵的。我们常讲,历史都是当代史,做历史都是做写作者的历史,可是实际上我们都没做出来,他做出来了。

  3 讲皇帝收视率就高

  记:《百家讲坛》邀请您讲朱元璋,您会去讲他或明朝其他皇帝吗?怎么总是围着皇帝转?

  商:朱棣都讲了,能不讲朱元璋吗?但讲法不一样,朱元璋妇孺皆知,就不能再去介绍他的故事,要解读他。从和尚当了皇帝,为什么只有他?他是从农民当上皇帝的,没有凭借任何其他身份,那为什么就是他呢?说他杀功臣杀得很厉害,为什么?要一个一个解读下去就有意思了。

  我把历史所师辈朋友们也提到的“总围着皇帝转”这个意见讲给电视台的人听,他们说讲一个皇帝和一个不是皇帝的人物,收视率根本不能比,一讲皇帝收视率就上去了,一讲别的收视率就下来了。

  4 父亲教我做人 老师教我治学

  记:您父亲商鸿逵是著名史学家,父亲离开您27年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对您做人与做学问什么影响?

  商:我父亲是一个中国典型的近世知识分子,生平低调、平和,曾被清华校门的门卫误以为是北大的门卫。他的为人让我们从小就觉得自己是普通人,跟周围的人都很容易融合在一起。真正对我一生治学产生影响的人不是我父亲,是我高中的班主任、大学的系主任宁可老师,和读研究生的导师谢国桢先生。谢国桢先生很了不得,他读研究生的导师是梁启超,所以我们应该受到了中国最好的这样一种师承的史学传统的教育。

    谈明史热 我顶当年明月

  记:一名27岁的年轻人当年明月“胆敢”重写接近300年的明朝兴亡史,对当年明月的热畅书《明朝那些事儿》你有什么看法?

  商:《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很好。现在网络时兴叫踩或顶,我是顶的。第一、很不容易。他不是专业人员,他能把这段历史写出来,难度很大;第二、他不是乱写的。他是看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现代人的研究成果他才写的。第三、尤其有意思的是,他用现代的笔法写明朝的那些事,大家很容易接受,这一点他还是有创造的。当然《明朝那些事儿》不能作为明朝的历史去读,它是历史故事。但是,他让大家喜欢、关心、想看、想了解明朝的那些事了,就是有贡献的,我不希望当年明月将来成为一个历史研究者,到那个时候可能出来一个三流的史学家,却少了一个一流的畅销书写手。

  记:继清史热后,明史热正在升温,但有些人认为明史热不过是文化泡沫?

  商:我不懂什么叫文化泡沫。我觉得现在还不是真正的明史热,不过比以前稍微热一点。以前的明史在历史学里相对弱势,明史研究重要代表人物就是吴晗先生。明史很有意思,它有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的重大课题,党争,农民战争,宦官问题,所有中国历史上能够集中表现的重大历史题目,全都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了。研究这段历史,有一定的难度,阐述这段历史更有难度。吴晗先生不就是海瑞骂皇帝,最后招致杀身之祸嘛。明朝的历史,如果放开了,什么都不顾及去写它,大家一定会很关注。可过去它太敏感了。我觉得明史热再热也热不过现实生活吧!也热不过房地产吧!

    谈永乐大帝 成就:与太祖共同奠定有明一代

  记: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充满疑团,您有一些颠覆性的翻案解读,说他确实有雄才大略却一生多舛,何以见得?

  商:他的雄才大略还用说吗?他以一个藩王起兵夺得天下,奠定有明一代的制度。有明一代276年,后面除了开国以外的制度,都是从他这时候奠定的。所以他的后世子孙不叫他太宗,叫明成祖。太祖是开国的,成祖是成就了开国的;一个开创,一个完成,他们两个人合作完成了有明一代历史的奠基。他做的这些大事,哪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开设奴儿干都司,今天我们去俄罗斯的海参葳,那都是他设奴儿干都司地方。中国历史真正能有这么大的一个局面,还是明朝。

  记:朱棣只是一个藩王,他为何能够以单薄的八百兵力夺取皇位呢?

  商:朱棣很有心计,他很重视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很多将领都拥护他,所以他起兵时虽然人少,等到他从灵王那儿得到了大量的军队,他的力量应该说比朝廷要强大。

  记: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才有了今天的故宫,他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商:主要为了国家的统一,当时构成明朝最主要的不稳定的因素是北方的蒙古。朱棣要想解决国家的稳定问题,他首先要稳定北方,如果国都在南京,就鞭长莫及。

  记:朱棣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马皇后,而是碽氏,有母不能认这是人间悲剧,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你是皇位合法继承人,你就会认母亲,如果你不是合法继承人,你就不会认母亲。朱棣不是合法的。

  情感世界:他也是活生生的人

  记:朱棣残暴暴戾,也是个至情皇帝。他生命中的两个奇女子都与大明开国功臣徐达有关,爱上徐达两个女儿,徐皇后及小姨子徐妙锦和他有什么纠葛?

  商:他跟徐皇后结婚的时候,他性功能没事,生了好多孩子,得病是后来的事。老朱家和老徐家关系实在太不一般,一起放牛,一起打天下,虽然一个为臣,一个为君,但是两家高干子女在一起,那是你我不分的。后来一家分成两派了,大女儿、小女儿一个支持朱棣,一个支持建文帝,斗得很激烈。徐皇后死了以后,朱棣就想娶小姨子,可小姨子不愿意,人家恨他,人家是帮建文帝。人家对建文帝说:你怕他什么?他有什么了不起的,让他进来,你就坐在这儿等他,我看他敢把你怎么样了。这个女子厉害不厉害。可朱棣就想娶她,她就死活不嫁。朱棣说:你不嫁给我看谁敢娶你。人家说我根本就没想嫁人,我想出家当尼姑,也就出家当尼姑了。所以后来有个传说,说朱棣最喜欢的权妃七分似小姨子。他也是活生生的人呐,你说是不是?

  记:在我们印象中,明朝应是封建王朝开始衰败走下坡路了,而您认为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商:明朝初年当然是最强大的,朱棣的时代,谁能跟他打仗啊?明朝中叶以后,它也没有衰败嘛,谁能跟它打仗?那时明朝军队的腐败、无能、混乱已经体现出来,但跟日本人在朝鲜打,援朝抗倭战争。丰臣秀吉的气势侵略性很强,还是被明朝人打败了。这时的明朝是强大还是衰弱呢?甚至明朝灭亡,清军都入关了,郑芝龙的海船还打败荷兰人。

  所以晚明这个历史时段,说它腐朽、说它很差、很混乱都准确,它腐朽的是什么呢?是旧的政治体制、是旧的官僚体制。差的是旧的军事体制、旧的军事编制。可是也有很多新的东西。比如长途贩运货物,沿途收过路费,收到最后一车货物不抵过路费了,运输的人索性一把火把货烧了。这个极端的例子就能够上邸报,能够进入新闻,就让所有的人都能知道,然后批评朝廷这种设关卡收过路费的举措。你说它进步不进步呢?它很进步。所以晚明是一个新和旧、变和保、好和坏全交织在一起的一个时代。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呢?就是它出现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就是没办法改造自己。如果它要想改变,就要自己杀掉自己,自己不可能杀掉自己的,所以明朝改变不了,它最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李自成站出来,把它推翻,让它灭亡了。这时明朝人才明白,这么强大的国家也可以在顷刻间瓦解,天崩地坼。这就是晚明的历史,非常悲哀。

  晚明人的思想很先进,他们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接受,像西方当时流行的东西,他们马上就接受。他们的宴席上如果没有海外的进口食品,就觉得不够档次。他们流行风气很浓,一个流行歌曲能唱遍大江南北;它是一个流行速度非常快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个性追求,标新立异。穿衣服要新奇,家一定要讲排场,前边要有大厅,厅一定要雕花。

  利玛窦说:中国是强国,他们的穿衣吃饭都跟我们一样。跟他一起来的传教士说:我们国家可没有这么富足,它的集市在欧洲根本不可能见到,那么繁荣。这就是明朝人。但他们还是失败了,我们今天应该接受这个历史教训。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给明朝一个评价,说它强大或者不够强大,说它廉政或者腐败。如果像这样一言以蔽之的去评价明帝国是很困难的,我们要具体分析。

  记:历史属于人文学科,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人文学科不那么实用了,因而也不那么赚钱,您怎么看待?

  商:历史学在中国传统上是一个显学,到今天为止,我们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的传统并没有完全丢弃。要想灭掉一个民族,首先要灭掉它的历史。那么多国家修改教科书,目的不就是要改变现实么?所以历史很重要,这是一个文化传承,我们不能丢弃。但它跟别的学科不一样,最终就是这么点儿人去做就够了,不需要大多数的人去做。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