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唐不夜城开元广场安装唐玄宗雕像(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陕西大唐不夜城开元广场安装唐玄宗雕像(图)

2010年09月16日 14:44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达 4.59米的李隆基雕像昨夜安放在开元广场上。

宏大的开元广场全景初现。

  昨晚,大唐不夜城内,一尊高达4.59米的李隆基雕像被大型起吊机的“手臂”缓缓吊起,稳稳落在了即将向市民开放的开元广场上。这一寓意开元盛世主题雕塑已经进入最后的安装阶段,9月26日开元广场正式对外开放。同时,大唐不夜城内的1500米的中央雕塑景观带也将全线贯通。

  9月26日

  开元盛世主题雕像露真容

  昨晚的吊装现场,总高12.95米的主题雕塑高高耸立,最高一层基座上是4.59米高的“唐玄宗李隆基”,他仪范伟丽、豪放飘逸、气度非凡、帝王风范,站立在树立的巨大圆形龙壁之前,这是开元广场的制高点和视觉中心。雕塑基座层层递进,体现雄伟壮观、奢华富丽的大唐气派。第二层是唐玄宗最器重的6位重臣及20个番邦使节,他们雄壮威猛、自信豪迈,举杯畅饮,把酒言欢。第三层42个乐俑手持各种乐器,尽情演奏、歌舞齐鸣、壮美恢弘。

  雕塑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大师段海康,他介绍说,整个雕塑群由78个人物组成,营造出一种大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的欢乐气氛。雕塑凝固住了群臣把酒言欢,李隆基和着音乐节拍轻点手指的瞬间。围绕着雕像的8个柱子,使用了殿堂符号,让人们一看似乎是在殿堂之上,群臣正在举行一场皇家音乐节。雕像使用的是锡青铜材质,保存的时间会非常长。

  金色的龙壁采用的是唐朝惯用的草龙造型,采用叠加和象征的手法,李隆基雕像4.59米,取九五之尊之意。他似乎缓缓从龙壁中走出,龙壁营造出九五之尊的气魄。

  这组雕塑艺术作品的完成,经过了非常复杂的设计制作工序。据了解,首先,设计人员要通过手绘、照相、电脑处理等步骤制作出效果图和10厘米的泥稿,反映出雕塑作品的精气神;然后根据效果图进一步制作出20厘米的泥稿,体现空间感和立体感。此时,雕塑也就可以定稿了;接下来制作出1∶1的泥稿。随即进行阴阳模的翻制,顺序制出石膏模及玻璃胶模;在进行铸造之前,还需根据玻璃胶模制作出蜡模或硅胶模;最终根据模版,送入铸造车间,浇铸之后,完成作品实体。在北京制作完毕后,用火车运到西安。

  据悉,开元盛世主题雕塑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西方纪念碑自由奔放的样式,主题表达鲜明深刻,内容底蕴深厚,具象与写意相结合、浪漫主义与英雄主义共存,兼有夸张、叠压、虚实空间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超常规的视觉震撼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新体验,在国内外大型纪念碑设计中具有新的突破与创造。

  同时,这组雕塑突破了以往纪念性雕塑的形式,采用营造景观、场域、意境的独特形式,将不同身份特征的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每个小场景产生不同的意境与联想;而大场景突出营造大唐文化艺术与杰出人物的浪漫、豪放、博大、辉煌。

  据悉,9月26日,开元广场正式开放,最具符号性的雕像也将在这一天揭开神秘的面纱。

  1500米雕塑景观带

  重现“梦回大唐”

  贞观广场上,“唐太宗”策马奔驰,周围是威武的号手和旗手。9月26日开启的开元广场上,则站立着威武的“唐玄宗”与群臣把酒言欢。记者获悉,就在贞观广场和开元广场之间,“武则天”的身影将出现其中。一组名为《武后行从》主题雕塑正在紧张的安装阶段。

  记者在两个广场间看到,这组雕塑是以唐代仕女画家张萱的《武后行从图》的后人摹本为基本蓝图,参考唐代绘画的造型语言特征和人们印象中的唐代妇女和人物造型的特点进行雕塑艺术形象塑造。

  这组雕像由48个青铜浮雕柱组成,每个浮雕都有一个故事,将通过宏大的横向构图展现出盛唐时代君臣民同乐、歌舞升平、璀璨夺目的盛大庆典场景。三组雕塑最终将带领世人走入一个梦回大唐的幻境中。

  待到9月26日,漫步其间,一部盛唐编年史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从李世民到武则天,从武则天再到李隆基。1000多年前的那段盛唐往事,就这样一一呈现在市民面前。历史凝聚成一座座雕像,一个个生动的面孔可视可读、可触可想,可略盛唐之音,追思历史记忆,恍惚间时空交错,俨然梦回大唐。市民游客可在此感知昔日京畿的繁盛,感慨旧时大唐的雍容,感受瞬息时空的穿梭。

  同时,结合已经落成的大唐佛文化主题雕塑、大唐群英谱主题雕塑、贞观之治主题雕塑。大唐不夜城长达1500米的中央雕塑景观带即将全线贯通。五大主题雕塑群衔接自然、浑然一体,集中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与辉煌成就,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气势雄浑地表现出唐长安城的兴盛和中华文化的根深叶茂。

  据悉,9月26日晚,“大唐不夜城开城一周年暨开元广场开放庆典”活动将在开元广场举行,千米唐文化主题雕塑画卷将与周边气势雄浑的新唐风建筑,以及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音乐喷泉一起,全面演绎中华民族的大国气象。

    文/记者陈黎 图/记者 尚洪涛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