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真能促进人际关系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社交网站真能促进人际关系吗?

2010年11月03日 14: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社交网站如今已经影响了数以亿计的地球村村民们的生活了,加入社交网站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尚,不少人对其流连忘返、无法自拔。仅仅是一个Facebook就已经拥有了5个亿的使用者,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用社交网站查看他人特别是熟人的信息,追踪亲友的近况,与熟人或者陌生人进行在线沟通和对话,下意识不时查看别人的留言和照片。Facebook之类的使用者们似乎真有一种社交圈子扩大了,生活更充足了的感觉。但是,社交网站真的能促进人际关系吗?

  根据网站checkfacebook.com统计,新加坡500万人口当中,有238万个Facebook用户,接近总人口一半。有专家认为,因为有了社交网站,许多人类行为、社会发展、公司营运方式都会大受影响,进而产生改变。令人深思的是,据说原本不善社交的Facebook创办人马克·祖克博格,是因为一次约会失败而恼羞成怒,才突发奇想设计了一个只供哈佛大学生以照片比较女生的网站,后来发展成为这个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一个在现实中不善沟通、在校园不受欢迎、缺乏社交能力的人,能够用自己的设计唤起如此众多的参与者,这究竟又说明了什么呢?

  虽然笔者从没有主动到Facebook上活动,但是感觉或许已经加入了Facebook,主动或被动邀请笔者加入Facebook或者人人网、人和网的网友不只十个二十个,我敢肯定已接受过谁的邀请进入社交网站之中了。笔者还曾因操作不慎接受了某社交网站的好友邀请信,竟然中病毒一般莫名其妙地向笔者电子信箱通讯录中的所有熟人也发出一封同样的邀请信,弄得自己非常难堪窘困。对于社交网站上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芝麻绿豆之事、劲爆辛辣新闻、娱乐八卦消息、情色养眼图片等各色内容,笔者兴趣不大,尤其特别不能理解花很多时间知道一些关系一般的熟人或陌生人的动态信息究竟有何必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学会遗忘就没有真正的记忆,何必再给自己的大脑增加那么多无用的信息呢?

  互联网、博客、社交网站等无疑改变了人们应对人际关系与处理个人隐私的方式,但是笔者认为,Facebook类的社交网站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不能促进人际关系的,甚至反而会疏离人际关系。理由有如下4点:其一,一般的陌生人跳出来想把你加为好友,你一般都会给予拒绝的,不熟悉的还是不熟悉;其二,与你关系不好的人,在社交网站上即使看到了,也依旧不愿意互相联系,并没有通过社交网站改善彼此关系的多大可能性;其三,尽管你在社交网站上的好友名单排成长列,但是经常联系的好友还是现实中的几个真正的好友,也就那么三五个或者一两个;其四,一些你在现实中怀有好感的人,会因为看到了他们在社交网站上话语粗俗、水平低下,令你顿生轻蔑,好感全无。在社交网站上的胡言乱语,往往会毁坏一个人在你心中的形象,降低了你原本对他的感觉,从而使你和他的关系更加疏远。

  笔者调查了一些经常上社交网站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坦率地承认,他们的同学里经常上社交网站的都是挺空虚的人,社交网站其实挺无聊的,不可能从那里获得什么真知灼见。而且,人一旦忙碌起来,就没有时间上这样的网站瞎逛了。

  或许,社交网站就是因为给多少有点空虚的人打发闲暇光阴才得以火爆起来的。在社交网站逛来逛去的结果,除了知道一些过去的熟人(比如小学和中学的同学)现在何方和干什么之外,在与人交往方面可以说基本上一无所获。在疑似作用——促进人际关系的方面,结果也是零到负数。

  汪 融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