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艺术产品:干吗非搭别人的车

2010年11月11日 14:5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曾出品《乱世佳人》、《雨人》、《汉尼拔》等经典影片的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日前宣布破产。米高梅的破产,虽然算不上是整个行业的失败,而只是一个公司的失败,但它的倒掉,依然反映出再大的品牌也不能成为保护伞。分析米高梅的败因,不外乎这样几个结论:电视冲击、创意缺乏、资本游戏失败等。一个历史过于久远的品牌公司,摊子大,花销多,转身又慢,身处好莱坞这样竞争激烈的电影业环境,它仿佛就是一台古旧的老爷车,随时可能抛锚。

  面对米高梅之殇,一般逻辑会认为:尚处于学习、爬坡阶段的中国电影人应该从米高梅破产一事中吸取经验教训,规避风险,立足自身,把产业做强做大。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电影人从米高梅事件里最早嗅到的不是教训而是商机。有关中国公司有意收购米高梅的传闻不断见诸于媒体。可以想象:某一天,米高梅那只吼狮会换成有中国特色的可爱熊猫标识,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那是多么令人憧憬的胜景啊。

  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和简单。首先,对米高梅的收购远没有对沃尔沃的收购那样容易兼容。作为文化娱乐产品,电影显然拥有跟汽车不一样的属性,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巨大,文化市场准入机制迥异,两者间难越的鸿沟,不是单纯的资本行为就能克服的。其次,中国电影业相对好莱坞有巨大的差距,国内电影市场远不成熟,电影产量大但质量参差不齐,还远未拥有掌控一家好莱坞没落贵族的行业经验。第三,处于完整产业链开发中期阶段的中国电影公司,自身实力不强,搭上米高梅这样需要大量烧钱的企业,如果未在短时间内使对方有起色,这种联姻会变成沉重负担。总之,收购、联姻米高梅愿景在实操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难以弥合的问题,不是表个态、热下闹、注点资就能成功的,它更像是一场美梦,体现出中国电影人对好莱坞品牌的过度艳羡。

  说起中国企业对国际知名品牌及世界先进水平的艳羡,也非电影一个领域,可以从别的场合找到相当多例证。所开发楼盘非得取名“某某堡某某公爵”,拍个电视剧一定要号称“中国版《欲望都市》,中国版《绝望主妇》”,打造歌手造型也非得学美国那个标新立异的,还美其名曰“中国版嘎嘎”。事实上,在世界各地,中国制造比比皆是,渗透到了外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让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而作为艺术产品,却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局面,动辄就贴上中国版的“某某”,好像不与好莱坞大片、日、韩偶像剧搭上边,就不自信。学习的态度很重要,但动辄拿老外的东西作招牌,不考虑自身实际,不考虑双方差别,就显得简单随意了。面对米高梅的沦落,中国有电影企业条件反射般想到可以借米高梅的牌子靓自己的身子,欲拉来明星公司借光舞剑,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品牌固然重要,但如果电影不好看,观众依然不会买账,不管你挂的是什么招牌。现在的观众大多已经过了慕名而来的狂热阶段,审慎、苛刻了许多,理智、清醒了许多。对于观众而言,艺术产品,首先应是民族的,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核心精神,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属性,光想着搭别人的车是没用的。 谭 飞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