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呼救人心》:嘈杂社会的参照

2010年12月07日 11:3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红旗出版社的新书《呼救人心》上市不久,销售火爆,紧急加印2万册。同时,《呼救人心》也在第一时间收获了中国文化界众多知名人士的赞赏,认为《呼救人心》锋利地切入一个当代最重要的议题,它对当下热点问题的解读,是精神匮乏时代的一剂补药,并推动和引发中国整个文化界和社会对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关照和反思。

  张颐武:

  书的诞生恰逢其时

  “《呼救人心》这本书分量很重,是一本让人心和社会有痛感的书,它的诞生可以说恰逢其时!”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文化学者张颐武认为,《呼救人心》切中了今天中国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心灵困境,由此引发人们的思考,值得读者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他说,现在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很混乱,人们对人生感到迷惑,它对当下热点问题的解读,是精神匮乏时代的一剂补药,也是一本权威的心灵疗救手册。

  著名学者、《潜规则》作者吴思认为,《呼救人心》探讨中国人在精神领域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人正在思索和讨论的问题,也是政府、民间和文化界都在悉心思考的问题。他说,目前他也在撰写一篇梳理中国人精神渊源的万言书,中国历史上核心价值观的支持方式和论证方式,当代中国仍然可以借用。吴思认为,《呼救人心》对我们关注的问题一一作了回应:房地产、压力下的生活、幸福感、道德重建等等,经由王蒙、余华、韩寒、周国平、于丹、茅于轼、梁文道等20余位文化人深入浅出地剖析,思想精华全部化作“药方”。

  钱谷融:

  它是嘈杂社会的参照

  精神层面的观照对当今的人们尤为重要。著名学者钱谷融认为当下社会越来越嘈杂,人心在现实和梦想的夹缝中呻吟。

  “叔本华说过,人生是长期而错误的梦。当然,这样来界定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些夸张,但是,我们需要一种参照,一种指引,一种思辨的力量来完成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心灵上的适应与过渡,《呼救人心》实现了这样的一种指引作用。”比如,面对房子和爱情的两难、欲望与情感的冲突、铁饭碗与梦想的矛盾、利益与潜规则的角力等现实困境,钱谷融认为《呼救人心》提供了最权威的参照和答案。

  文化界的众多名人,纷纷给予《呼救人心》高度评价,毕淑敏、刘恒、贺卫方、毛佩琦、长平等认为,《呼救人心》凭借着名人效应,将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并推动和引发中国整个文化界和社会对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关照和反思。

  徐岱:

  文章看了都很解渴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徐岱认为,《呼救人心》中的众多文章看了都很解渴,这样具有思想性的书在今天的时代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其表达方式比较轻松,大众容易接受,中国出版界应该多出这样的书。

  “文化产品需要精神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大众化、市场化和娱乐化时代更要真精神和真思想,来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他认为,作者们从很有新意的角度洞察了中国人心灵危机和社会问题间的勾连关系,比如梁文道提出的社会心态与社会保障之间的辨证关系,马云从回扣切入对付“潜规则”的妙方,余华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负效应的动人呈现,以及贾樟柯对民工“孤岛感”产生的深刻剖析,都是十分华彩和具有思想力的。

    本报记者 陈文君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