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浴血琼崖》:从党建角度再现琼崖革命史

2010年12月13日 17:00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冯白驹的三个女儿冯尔超(中)、冯尔敏(右)、冯尔曾。

《浴血琼崖》的总编导徐晓宁

  文\海南日报记者 魏如松

  为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今年4月底央视第七频道首播了《琼崖纵队》第一部《日出琼崖》。作为我省第一部反映海南革命历史题材并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审查的文献纪录片,播出后社会各界反应良好。作为《琼崖纵队》第二部《浴血琼崖》的总编导,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高级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军事节目委员会秘书长徐晓宁近日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浴血琼崖》的创作将以琼崖党的建设和23年革命斗争为主线,展开叙述军史、党史和海南社会发展史,强调海南鲜明的革命地域特色。

  “从革命的整体大局来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琼崖纵队从成立之初到海南解放,23年红旗不倒,彰显了琼崖纵队独特的地位和特色。在《浴血琼崖》创作过程中,我们将以琼崖党的建设和23年革命斗争为主线,展开叙述军史、党史和海南社会发展史,强调海南鲜明的革命地域特色。”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高级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军事节目委员会秘书长徐晓宁,日前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浴血琼崖》更多从党建的角度加以侧重和表现琼崖革命史。

  从党建角度展现“23年红旗不倒”根源

  今年4月底,为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首播了《琼崖纵队》第一部《日出琼崖》。作为我省第一部反映海南革命历史题材,并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审查的文献纪录片,播出后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徐晓宁告诉记者,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在审完该片后,对《日出琼崖》作出评价:“该片史实准确,意义重大,可视性强,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深刻。”《日出琼崖》在央视播出后,接着,又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广东卫视等电视台播出,该片制片方海南琼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播取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在弘扬海南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随后,由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海南省琼崖精神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共同召开了《琼崖纵队》第二部《浴血琼崖》的创作座谈会。经过认真研究探讨,初步确定了《浴血琼崖》的创作指导思想。

  “明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希望《浴血琼崖》这部片子从党建的角度加以侧重和表现。”徐晓宁说,“《浴血琼崖》将反映琼崖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信念,抱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孤岛奋战,创造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伟绩,展现琼崖人民为革命的胜利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情景。”

  从1926年琼崖纵队成立,到1950年海南解放,这期间所涵盖的红色精神大为可观。徐晓宁说:“《日出琼崖》更多是以革命史和军事史为主,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解放海南,结束海南的黑暗历史。《浴血琼崖》一方面要延续第一部的叙事风格和内容上的承接,另一方面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它以党史、军事史和社会史为主,讲琼崖党的领导,突出展现琼崖纵队在海南23年红旗不倒的原因何在。”

  抢救性搜集的历史资料弥足珍贵

  今年8月1日,一场名为“浴血琼崖·老战士”的图片展在广东省老干部休养所举行,来自广东、海南两地的老同志,以及琼崖纵队指战员的后代300多人参观了图片展。

  “海南与广东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现在仍然有一批琼崖纵队老战士及其后代居住在广东。通过对这些老同志及其后代的采访,留住这些老同志的声音和影像,既是出于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加强了两省间红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搜集到的珍贵历史资料,也将为《浴血琼崖》文学脚本的编写起很大作用。”冯白驹将军的女儿、海南省琼崖精神研究会会长冯尔超女士告诉记者,海南省琼崖精神研究会成功策划、组织了这次图片展,并抢救性地收集了以琼崖纵队为代表的海南红色革命历史资料,留住老战士的声音和影像。

  组织图片展期间,《浴血琼崖》的创作班子成员走访联系相关单位,采访在广东的解放海南的解放军老战士、琼崖纵队老战士和他们的后代,拜访广东省党史、军史专家,搜集到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图片资料。

  “可以说,采访小组抢救性留住了一些老同志的声音和影像资料,一些老同志已是耄耋高龄,通过采访留下的真实资料,弥足珍贵。”冯白驹将军的女儿冯尔曾说,“在广东期间,本来计划采访叶佐平老人,他是抗战胜利后期琼崖党与中央多年失去电台联系后,冒死将电台带上海南的关键人物,又是琼崖革命艰苦卓绝坚持抗争经历的见证人。抗战胜利后至海南解放,由于有了电台联系,使琼崖革命及时得到中央指导,对琼崖革命根据地发展及解放海南,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约定采访前一天,叶老病发入院抢救,继而永别我们,留下不可弥补的损失和极大遗憾。”

  讲述人物故事突显海南革命艰苦卓绝

  由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与海南琼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文献纪录片《琼崖纵队》第二部《浴血琼崖》,日前已获得省文体厅立项,将于明年1月份正式进入拍摄阶段,预计于2011年7月1日前后,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党的生日献礼。《浴血琼崖》将通过对人物的讲述,突显海南岛的革命特色。

  徐晓宁说:“因为有当事人,有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他们的后代,有他们的影响,延续到今天,给社会带来显性和隐性的影响。以人物展开故事会更加集中,更容易打动人,效果更好。”

  《浴血琼崖》一片中,有名有姓展开来讲述的人物有25人,其中,有一半是大家都较为熟悉的,而另一半则是普通人。

  “海南是一个海岛,反革命势力不但在海上封锁它,而且在陆地上也是重重封锁它,反革命的摧残是特别残酷的。海南人民革命战争是十分残酷与艰苦的,我们的干部战士在这个特殊斗争的环境中,长期埋头苦干,无衣无食,卧山岭,钻土洞,不怕劳苦,不怕牺牲,始终如一,奋战不懈。”徐晓宁告诉记者,“抗日战争中,日敌‘蚕食’时期,琼山、文昌两地的区乡级干部,在几个月内就牺牲近400名,其中没有一个出卖革命。这个范例,可以作为我们干部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典型代表。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样品质优秀的干部支持斗争,海南人民的革命战争,是无法想象的。”

  “在艰苦的作战环境下,在物质极度匮乏,作战武器不充备的情况下,琼崖纵队在最艰苦、作战队伍仅剩26人的时候,宁死不屈,其意志的坚强值得挖掘。”冯尔超说。

  据介绍,《浴血琼崖》的人物多重视以点呈现革命本身的状态、风貌和本性。做到还原历史本真的同时,以艺术的手法,将革命精神凸显,吸引受众去探究海南革命的精神所在。弘扬革命精神,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导视作用。

  “23年革命斗争不是一时的革命激情,它能够坚持两代人、三代人,是一种信念、理想才坚持下来的!坚定党的信念,抱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孤岛奋战,创造‘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伟绩,展现的是琼崖人民为革命胜利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情景。《浴血琼崖》的拍摄,对于激励海南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不断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弘扬海南红色文化,共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冯尔超说。

  链接:

  六集文献纪录片

  《浴血琼崖》简介

  第一集《砥柱中流》:讲述琼崖纵队的创建和概述,从全国革命的大环境入手,陈述革命的必要性,以及海南人民对参与革命高涨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值得注意的是,冯白驹作为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在远离党中央的条件下,在艰苦的战争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体现出了坚定的信念与理想。

  第二集《留取丹心》:坚持23年红旗不倒,琼崖纵队最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期间涉及党中央对琼崖纵队的支持和领导,党的核心力量和党主要靠枪杆子与国民党反动派以及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

  第三集《巾帼英雄》:娘子军是亮点,在中国观众的记忆中十分深刻,有益于唤起观众的共同认知。在旧时期,海南妇女在极端压迫下反压迫的势头已经初现。红色娘子军的精神中反压迫并投身革命的自己做主的信念,是红色娘子军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和时代背景。

  第四集《赤子情怀》:分布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华侨,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革命功绩显著的人物。其中,海南华侨的力量不可忽视,像较为知名的洪常青现象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艺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异国他乡对于祖国革命形势的关注以及高涨的爱国热情和迫切参与的心情。

  第五集《忠肝义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海南的少数民族处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底层。少数民族已经有了革命意识,在党的领导下,推翻反动统治,才能获得民族解放。

  第六集《东方破晓》:以迎接解放为“尾”。琼崖总队入城,海南解放。中央决定把琼崖纵队改为海南军区。

  (魏 辑)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