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艺批评是爱护玫瑰的刺

2010年12月14日 09:0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搞文艺批评很难,没想到成立组织也很难,昨天有报道称,刚刚成立的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光筹备就花去了3年的时间。现在好了,文艺评论家有协会了,那么我们的文艺评论能因此活跃起来,真正地把鲜花和荆棘分别戴在应该戴的人的头上吗?

  类似于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这样的组织不是没有,可是它们最终都从“协会”变成了“歇会”。开会的时候一帮会员坐在一起喝喝茶、打打趣,再评个人人有份的“菜坛子”奖,算是履行组织职能了,这样的协会除了浪费酒店宾馆的会议室资源,似乎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开展尖锐、真实的文艺批评。这是一个批评精神缺失的时代,也是一个文艺批评很难进行的时代。真的文艺批评,写作起来难,发表起来也难,人情社会存在的现象,在评论界一点也不少。顾忌批评对象的面子,担心批评得罪人,针对某人或某作品的批评被封杀,种种纠葛在一起的利益关系,让批评变了味。

  文艺批评不好做,是因为文艺创作者胸襟和气度不够开阔。真正的大艺术家,应该是对批评持欢迎态度的,因为批评者可以深入到创作者的思维盲角,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顶着批评的炮火成长起来的文艺家,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什么时候,我们的艺术家们在遭遇批评的时候不是跳脚骂人,而是双手欢迎,文艺批评就能放开手脚了。

  当然,文艺批评环境的糟糕,和某些批评者自身的素质也有关系,在一些批评者看来,批评就是骂街,就是逼迫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忽略了批评的建设性,突破了批评的底线。想让文艺批评不那么难,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所有的文艺评论家,都要秉承真实、真诚的原则,用真诚的态度写出对人或作品真实的想法。

  因此,建议文艺评论家协会在“联络、协调、服务”等功能外,更要重视批评精神的传递,让日渐式微的批评,成为长在文艺这朵玫瑰上尖锐的刺。

  韩浩月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