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三字经》“整容”才能进校门?专家批过度保护

2010年12月31日 10:4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山东不让中小学生读“全本”《弟子规》、《神童诗》等

  《三字经》“整容”后才能进校门?

  专家说:分析鉴别能力来自引导和训练,过度保护效果适得其反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腐蚀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消息一传开,瞬间引起关注。

  有网友无奈感叹,近年来孩子们的“阅读禁区”似乎越来越多,“鲁迅无奈地走了,朱自清的《背影》也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地平线。现在轮到王应麟抱着他的《三字经》简,一脸忧郁……”

  文化传承就要“喂精华”?

  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切割给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已成为文化传承教育的一大障碍。出于过度保护的心态,将中小学生接触的经典先作“整容”,结果只能是使学生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小余说,对传统文化经典断章取义的情况,在中小学教育中并不少见,有时候甚至会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一句‘以德报怨’,我们误解了那么多年!直到进了大学,我才知道孔子说的其实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管古人观点是对是错,我们至少应该有了解原话和原著的权利吧?”让小余觉得不可理解的是,我们的中小学依然热衷于把经典切开、挑拣,把所谓“精华”直接喂给孩子们吃。

  “这种做法有害无利,这是毫无疑问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兆路告诉记者,传统文化经典里确实可能存在不适合当代的东西,但总不能发文件规定大家什么可以读、什么不可以读。

  吴兆路说,阅读经典,是为了学习进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了解文化发展的轨迹。如果担心学生把部分不适宜的内容误作好东西吸收,老师完全可以引导;但人为地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规定学生只能接触所谓“精华”,不合教育原理。

  学生不能只看“删节版”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光芒说,山东省教育厅这次下发的通知,与前不久的“鲁迅退出教科书”、“《鲁提辖拳打郑关西》暴力论”等,可说思路一致。其中体现出来的,是对中小学生思考能力、辨析能力的完全不信任。

  “几百年前写的东西,你要说跟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等完全契合,当然不可能。”张光芒说,如今读经典,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作现代阐释和转换。《三字经》也好,“四书五经”也好,要用现在的眼光看,其中当然有“糟粕”;但要完整地了解文化,就当允许学生接触原典,在全面了解之后正确解读,进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是学习,而且恐怕是更重要的学习。

  张光芒表示,如今在大学文科教育中有个让老师头痛的情况,学生脑子里存着从中小学教育接受的不少被曲解或片面的观点,也缺乏独立思考和辨析能力,结果要重新阅读、重新理解,从头训练分析鉴别能力,这样的“回炉再造”很浪费时间。 本报记者 袁祺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