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晚报:民歌何日回民间?

2011年01月09日 15:5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青年歌唱家王宏伟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主题为“回归”的独唱音乐会。王宏伟以各民族的原始母语演唱的蒙、回、维吾尔、哈萨克、汉、藏六个民族的原生态民歌让观众大开眼界。而“回归”二字,在王宏伟眼里意义重大。越来越被边缘化的中国民歌,是该“识趣地”退出还是激进地“反攻”?这是王宏伟心里“回归”独唱音乐会的宗旨所在。

  阎维文就在现场。他赞赏王宏伟的“回归”。对越来越被边缘化的中国民歌,阎维文不无担忧地说了自己的看法,艺术家们不遗余力推动民歌发展的背后,有一个前提:不少民歌手的声音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有些词曲作者喜欢过度使用“伟大的”、“壮丽的”、“大西北”等抽象语汇,民歌经典作品越来越少,民族音乐越来越边缘化……

  究竟是观众离民歌越来越远,还是民歌创作者真的落伍了?王宏伟坦诚,现在的民歌的确存在一些困惑,“民歌为什么不为年轻一代所了解?主要还是我们在教育宣传上不够广泛和深入,没有在民族音乐和年轻一代之间搭建足够宽厚的桥梁。举办这次音乐会,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民族音乐和年轻一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

  王宏伟说,现在的文艺工作者有浮躁的倾向,很多民歌歌手很难走出“小舞台”那个圈圈,有些音乐家太过浮躁,过多停留在功名之上,缺少创作激情,而演唱者又缺少生活底蕴,自顾自唱,老百姓根本不买账。一些音乐家思想不纯粹了,创作出的音乐又何来纯粹?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说,随着音乐形式的不断发展,中国民歌确实存在紧迫性,“除了保护中国民间音乐原汁原味的东西,还要注重传承,去年的青歌赛中,美声、民族、通俗都有年龄限制,唯独原生态不受年龄限制,就是因为一些很好的传承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中国民歌的出路在哪里?赵季平说,深入生活是民歌唯一的出路,“作为音乐家来说向民间学习是首当其冲的,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民歌是老百姓心里的话,在唐代鼎盛时期,只有民间的、老百姓的曲子进入到宫廷,才使得唐代的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不管什么时候,往往都是民间的东西进入到殿堂后,才使整个宫廷有了生机。就现在而言,我们需要大批的能够甘于寂寞的人深入到生活中去,只有那些努力耕耘的艺术家,才是有思想的艺术家。”

  有人说,王宏伟的原生态民歌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的确,相比演唱已被认可的经典民歌,唱这些新采集来的民歌,挑战性要大得多,甚至有可能得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但王宏伟反而非常坚持,他认为,只有把真正有民族特点的民歌介绍给观众,观众才能真正去认识、了解甚至学唱民歌,“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至于失传”。

  诚然,近几年,《月亮之上》、《坐上火车去拉萨》、《吉祥三宝》、《天路》等一批颇具代表性的新民歌作品,就独辟蹊径开创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形式,将中国本土音乐最根源的元素运用现代音乐手法表现出来。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被一些乐评人称做“现代民歌”,或者“时尚民乐”,其传唱度不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宏伟的回归“原生态”,就是要在深入“回归”的基础上,为民歌的传承尝试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陈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