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民间人士20余年海外回购数千件流失文物

2011年01月15日 21: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杭州1月15日电 (记者 江耘)20余年时间内,虞长生从海外买回6000余个古代门窗、300多块牌匾、1000多件古家具……身为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他谈起文物流失痛心疾首。

  2011年1月15日,西子湖畔,列席浙江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特邀人士虞长生接受记者采访。“文物流失,表面看来主要是清末时期。”虞长生却认为,事实上近三十年来,中国文物流失也非常严重。

  虞长生长期从事海外文物抢救工作,他认为上世纪末,中国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古家具以及古建筑门窗都成批被运往国外。”

  看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瑰宝大量流失海外,虞长生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从海外回收文物。他从海外购回的大量文物,除了展示外,至今没有卖出一件。“我这样做,只是希望中华文化能够在国土内传承下去。”虞长生说。

  令虞长生欣慰的是,如今像他这样抢救海外文物的民间人士越来越多。他告诉记者,很多浙商都主动加入到基金中来,这些年他们也从海外抢救了大量的文物。前不久,他们从海外拍得一件价值数亿元人民币的唐代瓷器。

  在抢救海外文物方面,民间人士虽然不懈努力,但是相比于每年流失到海外的文物,虞长生20多年所做努力如同沧海一粟。因此,他认为,确保文物不再继续流失才是关键。

  虞长生呼吁,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减少文物流失;另外,应该藏宝于民,文物只要能够留在国内,不在乎是国家收藏还是民间收藏;同时,博物馆馆藏的珍稀文物应该多展示,增强群众对中华瑰宝的认知度和鉴赏能力。(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