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黑天鹅》:战胜自我 缠斗心魔

2011年01月18日 14:1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者】董铭 发自巴黎

  归根结底,这不是一部典型的惊悚片,但又超越所有的惊悚片,因为它表达的,是艺术范围内的分裂和恐惧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对于导演达伦·阿罗洛夫斯基来说,《黑天鹅》与他上部斩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摔跤手》,具有某种平行的对应关系。无论是阳刚的摔跤选手,还是优雅的芭蕾舞演员,独自站在舞台上的他们,都不得不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示内心的坚韧,与其说一份职业,不如说是在缠斗性格中的另一面。

  “战胜自己”这句格言说得轻松,可对于身体运动一开始,就无人可助的演员和运动员来说,又何尝不是活在某种“停不下来”的恐惧之中。而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本就是一部“人格分裂”的作品,对表演者的双重演绎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纯洁的白天鹅与邪恶的黑天鹅融于一身,在几个小时内反复地质问、否定,甚至于压榨自我,才得以升华解脱。

  《黑天鹅》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一个即将成为主演的芭蕾女孩,在超常的精神重压下,产生幻觉、濒临崩溃的那段日子。从替补到暂定主角,再到走上聚光灯的一刻,巨大的压力局限在如此小的格局内,导演的细腻镜头之下,展现出一幅艺术的悲壮和凄美。

  艺术的恐惧与黑暗

  影片《黑天鹅》的配乐改编自柴可夫斯基的原曲,由于精巧的声效处理和主客观剪辑,使得剧情发展和心理演变浑然一体。阿罗洛夫斯基没有简单地宣扬善与恶,而是把造就恐惧的压抑用艺术倾泻出来,如黑天鹅展翅高歌的一瞬,光芒万丈。娜塔莉·波特曼成功演绎了一只陷入恐惧和欲望的“小天鹅”,即便奥斯卡的桂冠,也不足以赞叹她完美的表演。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影片中的女孩妮娜经历着扭曲的蜕变过程,乖宝宝的成长中本只有单身母亲,缺乏同龄好友,缺乏男人的诱惑,更缺乏青春期的放纵。而这些,都是象征着欲望的黑天鹅所必须的存活条件。妮娜最后做到了,在反抗中长出了黑色的羽毛,但此时她再也无法变回纯洁的白天鹅了。

  纵观影史上此类表现女演员纠结命运的影片,莫不是带有些惋惜的悲惨结局,《红菱艳》中的芭蕾舞演员,也和妮娜一样视舞蹈为生命,不惜放弃生活和家庭,最后却因为一个抉择的差距丧失了生命。与《摔跤手》相比,《黑天鹅》少了些纪实和批判色彩,同样是用手持摄影,明显增加了精心设计的场面调度和光影渲染。阿罗洛夫斯基这次让一切的争斗都围绕着舞台核心展开,来自内心的阴暗诱惑,更像是借鉴了罗曼·波兰斯基的作品。影片中特效营造了许多表现主义和魔幻色彩的造型,用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的噩梦暗示、心魔的靠近来触发剧情。所以,影片中男人会变成天鹅湖里的魔王,母亲的房间会变成厉叫的巫婆屋,而逆来顺受的女孩只能用更为黑暗的方式去搏斗。

  娜塔莉·波特曼的光芒

  从《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孤女,到《星球大战前传》里的女王,以及《偷心》等片中不同性格的角色,作为童星出道的娜塔莉·波特曼,所幸没有像其他好莱坞新秀般沦为商业花瓶。一出道就并非甜美,从女孩到女人,娜塔莉·波特曼需要一次绽放来证明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纵然威尼斯电影节没有把影后颁给她,也无法掩盖《黑天鹅》里绚烂的光芒,片尾处那道白光,既代表了舞台艺术的升华,也预示着女孩为此涅槃的代价。阿罗洛夫斯基时隔两年后再度回归,带来了一份考问生命与艺术重量的问卷——是像天使般的白天鹅,还是堕落成魔鬼的黑天鹅?

  娜塔莉为饰演芭蕾舞演员,花了五个月拼命练习,不仅是舞技的提升,还有心路的筹备。正因为一次完美的演绎,她收获了银幕内外的欢呼,还有一个冥冥中注定的“天鹅王子”(拍摄过程中与舞蹈总监相恋并怀孕)。影片中妮娜一直在成长中面对更多挑战,与母亲、同事、情人,以及青春期的性悸动作战,也可看做娜塔莉和所有同龄少女的成长写照。

  暴力解脱的温暖悬念

  最后一段黑天鹅之舞,华彩之中透着诡异,与暴力的对接,让这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承受不起。导演坚定地在舞台上使用黑、白两种基本色,但是到了生活里,却让妮娜身处具有性暗示的粉红色调之中。少女成长中的悲剧常常来自于母亲和男人,当上一辈的寄托过于沉重时,外来的诱惑就成了宣泄的血槽。文森·卡塞尔饰演的艺术总监用一种男性的进攻方式,激发了妮娜心中的“黑暗”一面,母亲和同事的双重压力又让她的全世界都不再安全。所以当妮娜处于充满阴影的独处时,跟拍镜头始终是抖动不安的,她的幻听幻视,在镜子的效应下被放大。鲜血和黑羽毛,成了妮娜内心里正邪相搏的意识火花,从抚摸身体尝试欲望的快感,到最后不得不用暴力来获得解脱。

  不过影片还是留下了一个温暖的悬念,鲜血在流出一刻已被察觉,就如同今天的《天鹅湖》还是选择了大团圆结局,在观众的欢呼和男友的怀中得以谢幕。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