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滑稽戏悄然“变脸”的背后

2011年01月24日 16:36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滑稽:还滑稽勿滑稽?

  ——滑稽戏悄然“变脸”的背后

  上海滑稽剧团新创排的滑稽戏《爱情样板房》将于26日在艺海剧院亮相。这部新戏不仅完全由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编导牛文佳和导演虞杰也都是新人。从现场排练的片断来看,这出新戏与传统概念的滑稽戏有所不同,反而与情景剧有些相似。事实上随着一批“土生土长”的滑稽戏编导退休离去以及青年滑稽演员渐渐被推上担纲主演的位子,虽然听不到太多“创新”“突破”的口号,滑稽戏的“面貌”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本无一定之规

  较之京剧、昆曲及地方戏曲有各自的唱腔体系和表演程式而言,滑稽戏是一种“羁绊”很少的剧种。说的是各地方言,唱的是“九腔十八调”,虽然在表演上明显区别于话剧,但尚未足以形成自己的体系,唯独在搞笑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套路”。上海滑稽剧团凌团长认为,滑稽戏有唱腔,而方言喜剧没有,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但事实上现在很多滑稽戏几乎都不再唱传统的“九腔十八调”,唱的成分在滑稽戏里已被大大弱化了。随着越来越多的话剧以“爆笑”为特色,演员的表演越来越“随意”并同样运用方言来塑造人物,而滑稽戏却屡屡被指责“不滑稽”,“滑稽戏”渐渐成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了。

  皆因新老更替

  由于滑稽戏自身的“羁绊”少,传承依靠口传心授,随着老一代编导演退出舞台,滑稽戏悄然“变脸”就变成顺理成章了。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告诉记者,现在各地的滑稽剧团极少有在职的专业滑稽戏编导人员,此次上滑新戏《爱情样板房》的年轻编导均是学话剧出身。现为上戏老师的编剧牛文佳是首次涉猎滑稽戏,导演虞杰则是首次独立执导滑稽戏。《爱情样板房》的主要演员虽然大都是滑稽科班出身,却是在荧屏上成长起来的,他们参与的电视情景剧和各类电视节目远多于他们参与演出的滑稽戏。而习惯了在镜头前的表演,在舞台上往往表现为过于放松和生活化,缺少舞台表演应有的“紧张”。

  力图摆脱“低俗”

  除了人员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之外,滑稽院团的“追求”也是滑稽戏悄然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话剧越来越滑稽的同时,滑稽戏却希望以更多的人文思考来摆脱“低俗”的帽子,这方面上海滑稽剧团近年来的作品表现得尤其明显。从改编自张爱玲作品的《独养女儿》《太太万岁》,到改编自张恨水作品的《啼笑因缘》,均在“搞笑”之外做文章。《爱情爱样房》编剧牛文佳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曲经历了一个“很完整的探索道路”,但滑稽戏却没有经历这个过程,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作一些探索创新。而虞杰导演告诉记者,《爱情样板房》除了给观众带来笑声之外,还希望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撞击”。在传统的“滑稽戏”之外寻找出路,已成为不少滑稽剧团的共同追求,比如苏州滑稽剧团屡获大奖的《一二三,起步走》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滑稽戏。

  作为一个年轻的剧种,滑稽戏显然有更广阔的天地可以自由发展。相对传统戏曲的发展受到自身已经成熟的唱腔体系、表演体系的“羁绊”而言,滑稽戏发展的“对手”恐怕主要来自外界。在越来越多的“爆笑”话剧“侵占”了滑稽戏地盘的今天,滑稽戏到底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才是从业人员最重要的课题。

  记者 王剑虹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