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访国家形象片总策划人 回应入选人物等质疑(2)

2011年01月26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视频:解密《中国国家形象片》之缘何拍摄两个版本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为何分为“人物篇”和“角度篇”?

  此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分为“人物篇”和“角度篇”两个部分,为何要这样做?朱幼光表示,“人物篇”是个广告,但时间很短,好多事情是讲不完。所以还有一个角度篇,角度篇就等于一个专题片。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专题片,然后在那个较长的篇幅里面比较不受限制,可以多讲一些内容,多一些具体的内容。

  回应入选人物质疑:我们有老百姓在里面,好多人没看见

  此次中国国家形象片的推出顺序是“人物篇”早于“角度篇”。“人物篇”在美播出后,引发了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其中也有一些疑惑的声音。有网民就发问,为何在人物篇中全是各个领域的名人大腕,没有普通人的面孔。

  对于这个问题,朱幼光表示,“虽然我们有真正意义上的老百姓在里面,好多人没有看见。”

  在朱幼光看来,只要不是官员,他就是老百姓。不管他多成功的商人,他是不是富豪,还是他是不是名演员,他就是老百姓。“我觉得我这次用了59个老百姓去拍这个片子,可能有几个不是啊。孙家栋老师,孙教授,他可能有一定的国家的职务。我认为只要不是说站了一排副主席和部长,那么就是老百姓嘛。”他说。

  朱幼光说:“只不过这些老百姓,他有他非常特殊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没有办法去否认。他可以代表我们,在某一领域。”

  “我们怎么能忘记像郎平这样的人呢?那是不可能的。” 朱幼光说。

  至于在片子中选59人是否太多的问题,朱幼光透露,自己本来想选的人还多一些。原来拟定的名单,大概是到100人左右。因为自己知道这个片子实践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中间一定有很多遗憾,有人会来不了,所以去做的时候肯定是更大的一个范围。在联系过程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就是大概现在这个规模。“我觉得也就这么多,不能再多了。”他说。

  谈到此次用个体阐释中国形象的问题,朱幼光说:“中国政府这么多年做对外宣传,这是头一次同意用国民的形象去做。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大进步。”

  效果如何?没指望外国人从头到尾说出来

  谈到对宣传片最后效果的期待,朱幼光表示,自己也老关注一些外媒的采访。但也没有指望广告一放完,哪个美国人就站在那儿,从头到尾把谁是谁他们的故事都说出来。

  “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说,“但是他如果能感觉到中国有话想说,有故事,可能很有趣,我很想听,那已经是广告片的成功了。兴趣先建立起来,而且最重要是这件事情是一个表态,这个表态就是说我们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以我们自己来跟你沟通了。这也是最大的一个信号。”

  朱幼光认为,广告片如果完成这个任务,它就已经收到效果了。

  谈制作团队:“80后”是生力军 非常靠谱

  朱幼光还透露,此次在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创作过程中,“80后”的年轻人很多。

  他说:“角度篇各个外境地的副导演都是80后,生力军。他们蛮有趣的,非常有干劲儿。我跟他们这几个月都一直在工作,非常靠谱和值得托付。”

  朱幼光认为,这些年轻人不太会受拘束。比如片子里有一段在西单地下通道里拍到的那个弹吉他卖唱的小孩,那个镜头是真的。有个听众在旁边站着听着听着很伤感就哭了,他们就把这些拍下来。

  “后来我们用的这个段落里面就说:国家正在发展中,可能有些迷茫,可能大家都有困惑的时候。他们就觉得用这个很合适。”

     朱幼光强调:“在这两片子里,广告和专题片里面都可以看出,政府在这个对自己国家形象传播方面其实已经开明很多,宽容很多了。其实放了很多活生生的资料,现在越来越多的自由度给我们。”

  朱幼光透露,内容方面,创作团队主要还是先有一个脚本,给大家介绍一下,然后拍摄一些相关的内容。有的东西很具体,比如民族问题,肯定要去新疆、西藏、云南和内蒙。“我们就把这几个组全国撒出去拍,回来看,哪条适合放在这里,把它剪过来。”他说。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