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京剧后备力量堪忧:115人参加中国戏曲学院考试

2011年02月14日 11:4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年科班出身的青年京剧演员并不算多。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京剧后备力量堪忧

  仅有115人参加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专业考试

  日前,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结束了今年本科生招生的初试,仅有115人参加的京剧系表演专业考试与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动辄上千人的报考规模形成了鲜明对比。

  武花脸、大锣生源稀缺

  谈及今年生源的特点,该学院京剧系主任张尧介绍,在生旦净丑各行当中,老生、小生和花脸的生源质量一直不甚理想。“老生虽然报名人数并不少,但条件好的却不多。老生对演员的嗓音条件要求很高,但十七八岁的男孩很多都处在变声期,好苗子难觅,小生每年全国来报考的也就有10人左右,花脸中的铜锤花脸今年尤为稀少,而鲜有人问津的武花脸,其实是各院团中急需的行当,但因为几乎演不了主角,所以学习的人很少。”

  报考人数少以及各行当报考人数苦乐不均的状况并非今年才显现出来,张尧称,“对于京剧这样的专业,我们一直在强调中等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中专的招生没有规模、教学不规范,那么大学层次的生源就很难。现在很多戏曲类中专戏曲专业逐年萎缩,使得更高层次的精英教育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

  此外,今年有40人报考该院京剧器乐专业,报考不同乐器的人数也不均衡,除京胡、京二胡、三弦和月琴等弦乐外,打击乐很少有人报考。张尧表示,“大锣的生源一直就很少,这都是人们认知上的误区造成的,但其实一台演出,没有大锣是开不了戏的,而这样的人才也是每个京剧院团中都稀缺的。”

  京剧创新不能媚俗

  就京剧艺术的本体而言,当前更欠缺的是创新。戏曲理论家王蕴明说:“有的同志抱怨现在的青年演员能演的戏少,演出剧目少,不像老一辈艺术家能演上百出、几百出。这对今天的青年演员来说是不客观的,一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不同了,若干老剧目今天已经没有市场了。二是当年老一辈艺术家演那么多剧目,其中许多是为了谋生,从京剧本体的层面上,许多剧目在艺术上是没有什么特色的,所以也就流传不下来,亦步亦趋,只能慢慢萎缩。”但是京剧创新也不能以媚俗为主要突破口,目前京剧舞台上有一种很不健康的风气:忽视传统表达语言,代之以感官刺激,一些京剧新编剧目“去京剧化”、话剧化、摇滚化,一些剧目完全是粗暴地改造传统,不仅加进声、光、电等元素,下起了雨、飘起了雪,甚至牛、马、羊、骆驼都牵到了舞台上,让人哭笑不得。    (郭佳、李舫)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