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东东讲传统谈新闻:新闻工作“进京赶考”

2011年02月24日 18:1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庄接管国民党中央社北平分社后摄
一肩行李下太行,李庄夫妇“进京赶考”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新闻工作“进京赶考”

  回顾党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所走过的艰辛而光辉的历程,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所继承的那份光荣与责任。

  1949年1月底,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已经基本结束。在大军正式入城的前两天,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批部队从西直门进入了北京城,当时仍叫北平。随着这支部队入城、穿着军装的为数不多的地方干部里,就有《人民日报》的部分领导和干部,他们肩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工作任务。

  谈起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在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张中央机关报,办到1937年1月,经过长征,党中央到达延安以后一段时间。第二张中央机关报,就是现在上海市委机关报与之同名的《解放日报》,1941年5月创办于延安。党中央在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办了这张报纸。为了支撑党中央机关报,当时停掉了《共产党人》、《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杂志》等好几张其他报纸和刊物。延安《解放日报》一直办到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时候,1947年3月停刊了。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东渡黄河,于1948年5月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之后,决定再次创办中央机关报。1948年6月,从太行山下来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和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的两支新闻工作者队伍,在河北平山西柏坡附近的里庄会合,创办了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代中央机关报。1949年3月迁至北平(今北京),同年8月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这个报名是在征求了不少党报工作者的意见后,由毛主席亲自决定的,表明中共中央机关报就是人民的报纸,中国共产党除了服务人民,没有别的宗旨,没有自己的私利。

   作为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我父亲李庄对他在人民日报四十年的经历,前后出书,作了真切的回顾、深刻的总结。在他晚年最后一本著述《难得清醒》中,父亲翔实地记录了他和战友、同事“进京赶考”的历程。“报社刚刚迎接‘跑反’的同志归来,马上安排另一批同志出发,不过这次不是向南而是向北,是准备进北平办报。我又一次得到美差,参加先遣队进北平。”

  “‘近乡情更怯。’赴北平途中,我真正体会到古人一些诗句的深刻入微。……多年憧憬北平,是因为儿时读过不少介绍这个故都的书,十多年来又总是想着进北平生活,办报。北平成了胜利、解放、工作甚至终老此乡的同义语。听说要我参加先遣队就兴奋,一路上兴奋,到了北平郊区更兴奋。”

  父亲一行第一站到达进北平城的基地良乡,同新华社总编辑范长江同志会合。长江同志负责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新闻系统,筹建我们自己的新闻事业。但他只带了章明、李千峰等少数干部,具体工作主要靠我父亲他们这些从中央机关报派来的同志。

  解放北平,中央当时有两种准备:立足打进去,力争开进去。打进城是基础,能打进城才有可能开进城,首要的准备还是前者。军事部署不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新闻宣传稍稍有些复杂,因为涉及不止一家单位。在良乡初步安排后,范长江、李庄、李千峰等同志接着又赶到驻在河北玉田的平津前线司令部,同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新华社第四野战军总分社社长杨赓商谈解放北平的新闻报道分工合作事宜。决定攻城战斗和凯旋仪式由军分社组织,其他由新华社北平分社即我父亲他们负责。

  从1949年1月22日起,傅作义部队开始履行协议,陆续开赴城外指定地点接受改编。这时父亲一行已从良乡进至青龙桥,离北平城更近了。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同志作了进城前的最后一次报告,他勉励大家振奋精神,努力工作,虚心学习,作到“一尘不染,四大皆空”。“一尘不染”——廉洁奉公,不取民间一草一木;四大皆空——把国民党“劫收”北平时明抢暗夺的“车子、房子、金子、女子”一概视为敝屣,“让北平人看看,共产党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父亲这样写道:“1月31日下午,时候到了。一群新闻兵,三部大卡车,从青龙桥直奔西直门。城门洞开,但沙包、拒马还未完全拆除。岗兵有解放军战士望着我们微笑,这好理解,自家人来了;还佩戴国民党帽徽的蒋傅军岗兵也望着我们微笑,这很自然,他们新生之后,看我们也是亲人。在我们之前,解放军先开进一个师,其中包括第四野战军通令嘉奖后的‘塔山英雄团’、‘秋毫无犯团’。成批进城的‘地方干部’,我们是第一批。车到新街口,赶上先头部队。这时万千市民站在街头,欢迎解放大军。第二天出版的报纸用了不少入城部队‘英气逼人’,欢迎人群‘如狂如痴’等词句。”“我们穿的棉军装,用土布制成。解放区缺染料,土布以杏树根榨汁浸染,呈杏红色,原来就很难看。两三个月过后,颜色斑驳,更加难看。谁知这身花里胡哨的军衣,配上崭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胸章,却引来广大市民的尊重。看!解放区的老革命,军管会的干部多朴素、多神气!听了这种议论,我们加倍自持,互相提醒谨言慎行,绝不能给党和军队丢脸。”

  北平最早接管的是两个新闻单位。2月1日,北平原有的报纸、通讯社,除国民党党报《华北日报》和党办通讯社中央社外,照常出版、发稿。几家报纸刊出这样的标题:《接管正式开始 范长江接管华北日报 李庄接管中央社北平分社》。接管从新闻单位开始,说明了它作为传播信息、反映舆论的工具,各派政治力量都是十分注意掌握的。

  接管中央社以后,范长江、李庄等同志到彭真同志处商讨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的事。市委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是中央定了的,而当时《人民日报》也在平山继续出版。父亲写道:“彭真同志原来倾向北平版先出对开两版,是考虑干部刚刚进城,情况不熟,事情太多,人手很少,害怕报纸版面出纰漏。长江看法不同,他认为正是因为事情多,所以报纸至少要出四版,否则稿件无法安排。干部确实少,可以一个顶两个用。他说,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他可以每天只睡六小时,其余都放在报纸上。我同意长江的意见,只补充说,我比长江小几岁,他每天睡六小时,我可以只睡四小时。北平分社就是《人民日报》(北平版)的采通部,要向总社发稿,又向报纸供稿,《人民日报》如果发生稿荒,先打我的屁股。彭真同志从善如流,看我们说得在理,又有一股‘虎劲’,当即同意我们的意见。”

  这些“进京赶考”的党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当年正是三十多岁年纪,胸怀理想,精力充沛,风华正茂。大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在从根据地进京、接管国民党新闻机构后,立即出刊了自己的报纸。由于条件实在太有限,又要兼顾方方面面,尽管做了最大努力,还是没能实现最初争取接管第二天即2月1日出报的设想。一向谨慎、求是的父亲这样写道:“《人民日报》(北平版)2月2日的创刊号还是迟至下午出版。……虽然头绪很多,幸未发生差错。时间是耽误了,质量却保证了。……王府井大街人山人海,挤满报贩和由于各种原因急于早些看到报纸的市民。”从新闻前辈们交上“进京赶考”的第一张答卷可以看到,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舆论工作有多么重要。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了要召开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通电。党的中央机关报和已解放省份的地方党委机关报,都在做着准备建立新中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