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方图书城本月搬迁 曾经是亚洲第二大书城

2011年03月01日 09:18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曾经是亚洲第二大书城;买书读者近2亿人(次)

  粉色“北图”本月搬家重建

  搬迁时间:3月16日至3月20日

  过渡期北图:位于青年公园南门比邻“地王”

  未来新北图:在原址重建,2013年落成

  优惠读者:本月,读者购书100送30

  昨日上午,北方图书城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老“北图”将于本月搬迁,待2013年新北方图书城文化广场建成后再如期搬回原址。

  告别“粉色”记忆

  北方图书城始建于1995年7月,沈阳市民记忆中这个青年大街上的粉色大楼,已陪伴读者走过了16年的风雨历程,这期间书城接待过像易中天、于丹、纪连海、郭敬明、白岩松、崔永元、方文山等948位各类型的作家、名人、文化学者;进行过1228场读者沙龙活动;出售了16690万余册图书,服务过近两亿人次读者。如今这座伴随沈阳读者16载的粉色大楼即将完成它的使命。北方图书城总经理赵毅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方图书城将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并于2013年落成,未来新北图将容纳耕读读者、文化氛围更浓,将成为沈阳首家体验式文化广场。

  昨日记者在北图看到,尽管是星期一,购书读者不是太多,但和往常一样秩序井然。当记者向几位购书的读者询问有关北图将搬迁的消息,读者都流露出“怀念”的情绪。一位女读者说,她从上初中直至大学一直在北图购书,作为沈阳人,她十分怀念这里的购书环境。其他读者说起也是亦然。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方图书城青年大街总店卖场面积1.8万平方米,是亚洲第二大书城。到了2013年,在现址新建成的书城预计总规模达到2.5万平方米。新落成的北方图书城的经营业态将升级为体验式文化广场,就是集文化物业、商业物业、产业物业于一体,并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大型文化广场。新店将打造金色圣贤大厅与书瀑、阅读博物馆、如家书房、百米文字藏廊、沈阳的798工厂——汇美阁、国风馆、少年励志成长体验场、少年国学院、书城大讲堂、天鹅冰场这十个经典的大众文化体验项目。

  未来新“北图” 将是沈阳“地标”

  昨日,北方图书城负责人勾勒出新北图的缩影,两年后的新北图,将建成“金色圣贤”大厅,里面陈列孔子、老子、安徒生、鲁迅、李白、贝多芬等12尊世界文化名人铜像,力图让金色大厅汇通东西,博大精深;新建“书瀑”是一面三层楼高的书的洪流,中国出版业三十年出版的优秀图书都层叠于其中,并在两边辅以水幕,使这道水与书之墙成为沈阳所有文化场所中最令人震撼和感动的景观;新建阅读博物馆里,读者可以像《阅读史》记述一般,从石头、树枝到键盘,从羊皮到屏幕,浏览人类的阅读历程。而与阅读博物馆共生的辽沈文化名人博物馆,也将向四方来客展示近年来辽沈所涌现出的文化精英;新建如家书房是未来书城所提倡的书房文化,这里不仅展现了中国书房文化的极致,还有其他文化名人书房的复制再现、如乾隆、鲁迅、余秋雨、马云的书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为了增加文化的内涵,读者在新“北图”百米文字藏廊可以了解最令人神往的汉字,还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神秘文字,如楔形文字,蝌蚪文,先秦时期四川的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张素的狂草,兰亭集序,从这些文字中,找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新建“汇美阁”将成为沈阳的798工厂,沈城市民将在这接触到高端美术作品,接受艺术的熏陶;国风馆将是人们认识收藏、学习收藏,学会欣赏艺术品的场所;少年励志成长体验场是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抗自闭能力、身体协调性、战胜恐惧能力的地方,里面还设置了儿童剧院供孩子观赏儿童剧;少年国学院是培养青少年修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琴棋书画剑,儒禅道释医的地方,这里还可以学习制作宣纸,学习雕版印刷术;书城大讲堂将成为体验式书城培训与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占地600平方米的天鹅冰场被誉为下沉式的运动广场,从地下冰场,到二楼围栏,所有的读者都将再次体验问题结合的乐趣。同样,未来的新“北图”将是沈阳金廊的一处显著的“地标”。

  本报记者 盖云飞

  实习生 刘祜

  优惠读者“淘书”

  昨日记者获悉,北图总店3月16日至3月20日进行搬迁,在此期间读者在旧店和新店都可以购书。3月20日是北图搬迁后新店试营业第一天,旧店将正式关闭,读者可以在当天到新店购书,3月31日新店正式开业。

  在整个的搬迁过渡期内,书城总店会从现在的青年公园的西门搬到了南门附近,与沈阳市行政审批大厅做“邻居”。北图表示,在整个3月,为了感谢读者16年来对书城的支持,书城将进行历史上的第一次最大力度的全场打折,买100送30的超低折扣适合读者来此淘书。(盖云飞、刘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