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两部“另类”谍战剧受质疑:就像怪味豆

2011年03月11日 09:1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无论是《风语》里那个整天纠结于儿女情长的天才数学家陈家鹄,还是《借枪》里那个为女儿的一块钱学费而四处奔走的情报组长熊阔海,最近热播的这两部打着“谍战”旗号的电视剧都与人们心目中的谍战剧相去甚远。没有险境丛生的潜伏,没有刀光剑影的暗战,甚至连节奏都比传统谍战剧慢了一拍“就像一颗怪味豆,说不出滋味。”有观众这样评价。

  这样两部“另类”谍战剧,不约而同地遭到了口碑的两级分化。支持者认为这两部剧开创了谍战剧的模式,而反对者则大批其“打着谍战幌子骗取收视率”。在谍战剧已经泛滥的今天,这个并不算华丽的转身到底是一次创新的尝试还是失去了原本谍战剧“抓人”的精髓所在?对此,观众、导演各有各的说法。

  质疑   披着谍战外衣的生活剧?

  如果抛开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不谈,《风语》与《借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生活。从007到余则成,特工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无不是身怀绝技、精明能干、深藏不露,最起码,够深沉冷静。但“特工”陈家鹄与熊阔海的出现却完全颠覆了这个形象。陈家鹄不仅在第一集中就咋咋呼呼地展现了“咆哮帝”的架势,在之后的剧情中着墨最多的也不是他如何破译密码,而是他与妻子惠子之间的山盟海誓,悲欢离合;而《借枪》中的熊阔海则更像是个穷困潦倒的小人物,生活窘迫到为了一块钱四处奔走,还不惜使用江湖骗术以解燃眉之急。

  “这明明就是‘民国版《蜗居》’嘛。”在《借枪》的贴吧里,随处可见这样的评论。而对于《风语》,观众的批评则更加直接:“婆婆妈妈,儿女情长,披着谍战外衣的琼瑶剧。”对于这种质疑之声,《借枪》导演姜伟说:“谁说谍战剧就必须要像《潜伏》?我只是在尝试不一样的风格。”但在很多剧评人看来,两部电视剧的失败之处不在于“另类”,而在于失去了谍战剧的紧张与悬念的同时,也失去了生活剧的接地气,从而变成了一个十足的鸡肋。

  “看到穷困潦倒、当卖一空的熊阔海还穿着白绸睡衣的时候,观众已经可以确定,不必再浪费自己的时间了。”剧评人司南说,细节决定成败,而显然,《借枪》不属于成功的示范。

  苦衷   观众只想看到《潜伏2》

  姜伟与龙一,麦家和刘江,其实从一开始,这样的组合就容易让人将这两部剧与之前的《潜伏》、《黎明之前》、《风声》联系起来。“我一直说这不是一部谍战剧,而是人物剧,但是宣传却一直往谍战剧上靠。”《风语》导演刘江在采访中一再强调,自己被央视的预告片害惨了。“当很多粉丝说期待第二部《黎明之前》的时候,我感到很恐慌,因为这根本是不一样的两部戏。”

  因为一部《潜伏》而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谍战剧导演的姜伟也有同样的苦恼。“经过一轮一轮的宣传,观众们的预期是看到《潜伏2》,而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特工的生活’,这当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反差。”姜伟说,很多观众从一开始看《借枪》时就戴着有色眼镜,以至于当发现没有太多悬念与冲突时,整部剧就变得一无是处。

  从最早的《羊城暗哨》到《潜伏》、《黎明之前》,悬念、紧张成为谍战剧的“万能法宝”,甚至可以说,只要是“谍战剧”,无论质量如何,都能吸引一大批观众,“叫座不叫好”已经成为谍战剧的生态,而这也正是电视台在宣传时不遗余力地打出“谍战巨制”旗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风语》和《借枪》的出现,对于这种类型化的简单分类提出了挑战:当过于强调“谍战”这个类型的时候,就会让观众天然地产生对紧张刺激情节的期待感,显然,这对于“非主流”的谍战剧来说是不公平的。“我当然可以再拍一部《潜伏》,但是如果没有创新,谍战剧很快就会被人抛弃。”姜伟如是说。

  观察   谍战剧陷入模式化生产

  什么是谍战剧?作为中国电视剧的一大类型,谍战剧从来没被明确地定义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风声》中,陈家鹄的身份是国民党秘密组织“黑室”的成员,工作是破译,里面穿插了揪出“内鬼”的故事——— 这听上去不是一个十足的谍战剧吗?但实际上,观众们却发现,这部戏的重点却在于讲述陈家鹄这个人物。

  从最初的反特片演变至今,随着电视剧的发展,谍战剧的内涵在慢慢拓宽。以前反特片都是我在明敌在暗,但《潜伏》却一反常态,讲述了一个共产党人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故事。因此,所谓谍战剧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无论是尔虞我诈还是真诚善良,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风情,都可以容纳。

  但值得注意的是,谍战剧随着再次兴起,却陷入了模式化、流水线生产的窠臼中,凡有谍战剧,必有假妻子真情人,甚至还需要配搭一个美女特务为其牺牲。“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假的妻子真的郎,敌我之间恋爱忙,勾心斗角本事强,对白肤浅旁白扛。”有网友这样总结谍战剧的七大“俗”。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虽然《借枪》和《风语》并没有受到广泛认可,但它毕竟突破了旧有的模式,为谍战剧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今年是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可以预见的是,谍战剧又将掀起一轮狂潮。在一番狂轰乱炸之后,谍战剧是否还能留给观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这是编剧导演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