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翻译作品质量下滑 年轻编辑年任务量达200万字

2011年03月11日 09:2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在京召开的中澳出版论坛上,专家坦承,引进的一些国外获奖作品存在翻译问题。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张建平指出,由于竞争压力导致的时间限制和译者难请等原因,现在一些作品翻译质量平平。此外,还有专家认为,前几年国外翻译中国文学作品,选的作家不好。“日本书店里到处是《上海宝贝》,而它不足以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水平”。

  在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看来,“现在中国有六代作家在写作,从三零后到八零后不等,有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和类型文学。文学变得很模糊,作家变得很暧昧。西方应该选中国哪些作家的作品来翻译?我认为应该选择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快速成长起来的,以五零、六零、七零为主的中青年作家群。他们有生活历练,又有文学准备,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质量,作品又呈现了中国社会生活当下的情况”。不过,白烨以自己的海外观察经历直言,“前几年,日本书店到处是《上海宝贝》,其实它不足以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水平。我们现在介绍国外的文学作品不错,但国外在介绍中国作家方面,做得不好”。

  除了把中国好的作家作品翻译出去,还应把好作品译介进来。不过,白烨直言,“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国外获奖作品,翻译得太快,也太粗糙。虽然在及时性上不错,但质量上过于急功近利”。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张建平也赞同白烨的看法,“我做了30年外国文学编辑,觉得一些类型小说翻译相对好一些”。之所以出现翻译质量问题,张建平解释说,“把获奖作品翻译过来,有竞争的压力,外方往往要求18个月必须出书。所以着急找一个合适的译者。如果译者到位了,还可以。但有时知名的译者因稿酬低或太忙,就交给学生做,自然影响翻译质量”。

  张建平回忆说,“我做学徒时,光译者翻译一本书就得两年。以前有大家,一辈子就做一个活儿,或就研究一个作家,当然好。现在出版社不会给这么多时间,往往是几个人合译。另一方面,我们以前一个编辑一年的任务量是35万到40万字,上班就磨稿子,可现在年轻编辑不但知识储备不到位,一年任务量高达200万字”。所以他也无奈,“主观上,我们想把翻译做好,但现在客观条件上,很难”。

  中澳出版论坛是澳大利亚文学周活动的一部分,由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主办。 张玉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