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上海威海路696艺术园区改造 青年艺术家陷困境

2011年03月11日 10:21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威海路696艺术园区的青年艺术家们最近陷入绝境。签到今年3月的租约眼看已快到期,但园区并没有续签的打算。一场大规模改建就在眼前。这也就意味着,艺术家们很可能将被扫地出门。本报记者对此事展开调查。

  本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耿耀

  事态逐客令突然降临

  Office339工作室的负责人徐燕如往日一般忙忙碌碌,但是眉宇之间却有一丝焦虑,因为她知道这间设了4年的工作室大限将至。之前的租约协议都是两年一签,可是最近一次签约,园区管理者却死活只肯签到今年3月。难道那条可怕的传说真的要成真了吗?

  大约从威海路696开园起,一个说法就在园区的30多家工作室、画廊,50多名艺术家间隐秘流传——把老厂房开设成艺术园区,只是厂房所有者的过渡之举,最终这里将变身一个综合商业区。所以这么多年来,696的艺术家们神经都格外敏感,他们希望被扫地出门的那一天不要到来。但是当租约只有3个月,到期时间是3个月的这份协议一签。

  3月9日的下午有一点早春的阴冷,徐燕愁眉不展。徐燕的工作室从事中外艺术家的交流。4年前她来到696时,已经有一些画廊和工作室在此了。艺术家之间趣味相投,很快成了朋友。“不想就这么与他们分别,我们还曾约好,即便被扫地出门,这群艺术家们还是要搬到同一个地方去,仍然要做邻居。”

  可是令人揪心的是,虽然只剩22天了,徐燕还没有找到新去处。环境破败不堪的696当初之所以能吸引艺术家入驻,是因为租金可以低至每平方米每天1.6元左右,可是市中心另一些艺术园区,如M50和田子坊,却要高达五六元。“那些地方都适合著名艺术家入驻,而此处则特别适合二三流的艺术家,艺术家没成名之前都很艰难。”

  听说园区即将改建的消息之后,已经有一些画廊搬了出去,696显得越发空荡了。但是离Office339不远的同时代画廊依然开着,店员田边早苗小姐踱来踱去,她还在等待最后的消息。“我们是去年才入驻的,看重的就是这里每天每平方米2元的廉价租金,当时签约时,管理者什么也没说,我们还花了几十万装修了房子,早知道这么快要搬,我们就不会来了!”

  改建方向已定,方案未明

  艺术家们终究仍心存侥幸。不久前,园区内的艺术家曾联名给园区所有者联名写信,希望可以续约,不要被扫地出门。但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这让艺术家们更为自己的命运担忧起来。

  据本报记者了解,威海路696原是上海元件五厂的所在地,后来此处被静安区一家公司所有,掌握着艺术家命运的正是这家公司。记者走进园区管理办公室问及此事时,一位人员告诉本报,园区确实即将要改建,但至于怎么改建,现在方案还没有定。

  目前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696将改建成田子坊那样的综合商业区,既有画廊,也有餐厅,可以看画喝咖啡;一种说696内的老厂房可能被全部拆掉,重新建设高楼。无论是哪一种,租金显然都是年轻的艺术家们所无法承受的。

  当一切俨然要尘埃落定的时候,艺术们从各种细节回想起来,也许园区所有者从没做过长久之计。一位艺术家告诉记者,他们入驻时,园区的环境简陋破败至极,尤其是园区内那间厕所,其脏乱在上海各艺术园区中都是有名的。所有者根本没做过什么装修,所以大家只能自己动手美化环境。

  在过去的几年间,艺术家自己制作了园区地图,刷了房子,铺上了地板,园区环境为之焕然一新。也就在不久前,徐燕的Office339刚花了数万元装上了几盏漂亮的吊灯。这对这些事业刚起步的年轻艺术家来说,他们已经很满足了。所以,当园区改建的形势日渐明了时,他们觉得自己的梦被打碎了,于是难免黯然神伤。

  不过,园区管理者却有他们的道理:以每天每平方米2元甚至更低的价格出租给艺术家,其实根本是无利可图的,如果说从一开始就在伺机改建的话,那也是处于盘活资产的考虑,这对一个经营者来说并没有错。

  思索

  上海城市地图需要艺术

  无论如何,如果威海路696艺术园区从上海的地图上消失,那可能将是这座城市艺术界引发一次不小的感叹。商业,当其无处不在的时候,其强大的力量可能会摧毁一切,包括艺术。但是任何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显然又不能没有艺术。这便是商业和艺术的悖论。可是现在,徐燕和田边早苗等696的年轻艺术家显然没时间考虑这些问题,在租金普涨的今天,要想找到一间便宜的房间做工作室很难。

  这座城市为数不多的艺术园区,正在被全国知名艺术家占领,留给艺术新人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每天每平方米五六元,甚至十几元的房租是他们难以承受的。当为生存环境感到窒息,当梦想灰飞湮灭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离开。

  谁给年轻艺术家一片天地?对于目前艺术园区的所有者——那些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来说,他们自然不具备这样的责任。业内认为,这时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就像复制小剧场那样,通过补贴和审核,给有真正潜力的艺术家一片小天地。在这方面,不能完全由市场说了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